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經驗交流材料 >

教科研活動經驗總結材料(精選多篇)

教科研活動經驗總結材料(精選多篇)

第一篇:教科研活動經驗總結材料

教科研活動經驗總結材料(精選多篇)

應市教科院及市電教館的要求,我們通海口一中於2014年10月15日至11月20日積極併成功的組織了以“推進行集體備課,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促進教學方式轉變,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為主題的“十月教科研活動月”的活動。活動組織細緻周密,內容豐富充實,且成績突出,效果顯著。今年的“十月”正如我校的老師所説的“火紅的十月”、“高效的十月”。現將我們的具體工作彙報如下:

一、明確目標,加強領導,保障活動開展的實效性

新學期伊始,我校教科室就對本年度的“十月教科研月”作出了規劃,成立了以主管校長為責任人,教科室及各科教研組長為成員的領導專班。接市通知後,我校活動專班集中討論,迅速修改和充實了初期規劃,並形成了:2014年通海口一中“十月教科研活動月”之活動方案。在方案中明確了本次活動的意義,主題和總體目標;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與評比考核方案;詳細規劃了本次活動的具體實施流程。為加強管理,保障本次活動的實效性,我校將各線領導分配到各教研組,定期開碰頭會。要求敦科領導按照活動方案全程參與,全面督促,公正評價、公開評比。在本學科的活動中要善於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問題;要第一時間發現亮點,並推廣亮點。要求敦科領導端正態度,不僅當好目標完成的責任人,更要做好本組研討的帶頭人,要求教研組長不僅是本組活動的組織者,更是本組研討的中堅力量。一月來,學校領導及各組負責人,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團結一心,掀起了我校的教研熱潮,為促進我校整體教學教研水平的提高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營造氛圍,激發教師參研參賽的積極性

一個良好的氛圍是激發一個人參與及表現慾望的基礎。為了便於本年度教研月的順利開展,與提高全體教師參研參賽的積極性,我校教科室作了全面宣傳引導。

首先通過拉橫幅,寫標語,讓每一位教師明確了即將而來的“十月教科研活動月”的目標與意義。然後,紮實的召開了活動動員大會。大會上學校的主管校長黃永標同志作了動員講話,動員報告言簡意賅,既指出了過去教研中的不足,又強調了今後的發展方向;既強調了集體備課的意義,又提出了本次教研活動的目標與要求。隨後分管教學教研的副校長陳靖同志作重強調了本次活動的紀律與要求,要求每一位教師明確活動目的,端正參研態度,明白總體目標與個體參研任務,嚴格將教科研室的佈置落實到位。最後學校教科研室負責人李生標同志宣佈了本次活動的方案,並主要針對如何集體備課及集體備課中各環節的主要目標與任務作了講解與指導,讓每一位教師明確了方法和操作程序。第三,通過宣傳、展示,發揮模範帶頭作用,“十月教科研月”的方案啟動後,我們通過校園廣播、展牌、校報等各種途徑和載體全方位通報教研動態,展示活動結果。既讓每一位教師知道近期的教研任務,也讓全體教師看到教研成果;同時激勵廣大教師積極參研參賽,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為學校的發展,學生的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注重引導,加強集體備課的規範性

為規範集體備課,切實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性。我校從市教科院的“指導意見”出發,注重培訓引導教師,通過加強教師業務素質的提高,來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性;通過高效的集體備課來實現打造高效課堂的目標。具體工作中,我們抓好了:一本筆記,二次培訓,三次活動,四個評比。即要求每一位教師有一本學習培訓的專用筆記本,作好培訓學習的筆記,學習內容分學校集中培訓,個人網絡研修及學習心得三個部分;“二次培訓”為:學校教科研室組織的以集體備課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運用為主題的校本培訓及市教科院分學科組織的集體備課現場觀摩會。培訓中,讓老師們明確了集體備課的意義和作用,熟悉了集體備課的一般流程與重點環節的討論方向。讓大多數教師會使用powerpoint製作幻燈片,會操作多媒體設備和相關軟件。“三次活動”分別為分年級分學科的兩次集體備課的全流程展示與一次經驗交流會。交流中湧現出了一些很好的觀點:如語文組提出的“五讓”:即在學生的能力範圍內讓學生自己觀察,讓學生自己思考,讓學生自己表述,讓學生自己動手。數學組説到高效課堂要做到三個轉變: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即使概念公式性的知識教學也要如此,要讓學生自己觀察總結;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給學生空間與時間;變純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即使定理也要注重變死記為識記。理科組提出“三講三不講”即講學生易混、易錯、易漏的內容,講結構、規律性的內容,講延伸性、創造性的內容;不講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自學能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四個評比”即為:優秀教研組評比,優秀教研個人評比,優秀論文、課件、教案、案例、反思、説課等教研成果評比,第四個評比是為配合市電教館關於“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為主題的市級優質課評選的校內優質課評選。

四、突出研討,強調探索高效課堂的科學性

打造高效課堂的呼聲多年,為何至今步履艱難,收效甚微呢?因為一直以來我們沒有尋到一個合適的載體與有效的途徑。正如一塊好的玄鐵需要一個好的鑄劍師與好的鍛鑄方法才可以使之成為一柄好劍一樣。現在集體備課就是一個好的切入口,如何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去科學的鍛鑄高效課堂是我們思考的問題。加強集體備課是我們本次活動乃至本學期的教研工作重點,在工作中,我們堅持教研和科研齊頭並進的思路,以提高全體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教研能力、科研能力為主線,以“專題研究”為突破口,以小型,多樣的小問題,小困惑、小課題的研討為切入點。以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為最終目標。結合“課例研究、主題研討”兩種活動的優勢,立足於學科集點問題,開展問題研究活動,以集體備課的形式開展集體研究,發揮集體智慧,破除個體狹礙的思維層面,利用優勢學科帶動整個學科教師以“學習—剖析—實踐—反思”的科學程序開展過程性研究活動,使全體教師在本次參研參賽中,切實提升教學水平和研究能力。

五、強化落實、倡導成果實踐的持久性在集體備課及學科探討中形成的好的方法,好的模式要加強落實與運用,為強化落實,我校特制定教學領導巡課制與值日領導隨堂聽課制,要求每天教學領導不定節次對全校上課狀況及辦公教研狀況進行巡查、通報,要求每週值日領導不定年級、科目及節次進班隨堂聽課,以檢查集體備課的落實情況,要求全體教師以“十月教科研月”為契機,在科學、規範地開展集體備課的前提下,積極持久的開展校本研究,使教學研究由“督促性”向“自覺性”發展,由“精英化”向“大眾化”發展。

六、組織評比、發揮優勢學科及優秀教師的引領性

為進一步將活動目標落到實處,提升我校教師的整體水平,我校教科教研室對本月的教研情況及成果進行了全面的評比與展示。主要內容即前面所述的“四個評比”。評比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肯定教師所取得的成績,促進教師教研積極性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為了在學科中縱向推廣教研成果,便於交流發展。第三,更是為了發揮優勢學科及優勢教師的引領作用,增強骨幹教師的輻射作用,以帶動更多的學科及教師發展。同時,通過評比我們也可以發現人才,培養人才,為各級賽事儲備人才,力爭讓更多的教師走出校門到更大的舞台上去鍛鍊自己,展示自己。

七、隨時總結,杜絕工作的隨意性

在活動中,我們分階段、分學科教研組,定期集中隨時總結,一方面便於隨時掌握每學科的教研活動動態,收集教研典型材料與經驗成果。另一方面便於及時發現問題,以及時解決或調整。要求我們每一個組都要以科學、嚴謹的態度投入到本次活動中,嚴格杜絕教研工作的隨意性與盲目性,確保全校各科的教研在“推進集體備課,加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促進教學方式轉變,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這一主線上。當然各學科也可以在以此為主線,注重本學科特點的基礎上,開展具有學科特色的研討活動。如我校語文組就組織過學生課本劇表演比賽,很是成功。

“十月”只是我們教海歷程的一瞬間,火熱的來,匆匆的去。回望身後,我們一路激情,雖汗水一路,唯有滿懷碩果以慰。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科學發展,努力打造我校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為教育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二篇:教科研經驗材料

強化教育科研全面提高課效

羅田縣義水學校

教育科研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智力支持,是科學管理和決策的中流砥柱,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徑。近年來,我校始終堅持以“科研立校,科研興校”的教育思路,以課改為中心,強化課題研究,通過多種形式,多個層面的教科研活動,促進學校制度轉換與創新,幫助教師樹立新教育理念,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藝術,努力推動學校素質教育及教育質量的可持續發展,學校教學科研工作在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一、以體制為保證,教科研有序高效開展

為積極推動我校科研工作的開展,學校領導對科研工作給予極大的關注與支持。學校把教科研工作作為整個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以教科研作為先導,形成了“以科研為龍頭,以教學為中心,促進全面工作”的思路,建立健全了教科研組織機構和網絡,成立了以校長盛愛良為組長的教科研領導小組,構建了校委會——教科室——教研組——年級組——備課組——教師的教研網絡,制定完善了《校本教研製度》《教研室、教研組長、備課組長工作職責》《課程改革實施方案》《教師業務學習制度》《教科研獎懲制度》《教師培訓辦法》等一系列教科研管理制度,使教科研工作的各項措施落實到位,保證教科研工作在學校順利開展。

二、以課改為中心,強化校本教研

加強校本教研,是推動課程改革,開展創教科研新局面的有力舉措。近幾年來,我校不斷強化校本教研,全面落實課程改革,有力的促進了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一是狠抓備課工作,要求教師在熟悉課標和教材的基礎上,對照課標的內容和要求來備課,根據學生的特點來設計教學方案。教學方案要求“精”而“活”,不求“詳”而“死”,講求實用性。改變過去那種“備假課”, 應付檢查的現象。

二是抓好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重建課堂教學評價標準。一節課我們重點做到“四看”:一看教師是否重視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重點看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的方式、參與的時間、參與的數量、參與的效果;二看教師能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點看創新學習的時間和數量、創新學習的設計、創新學習的效益;三看教師的課堂是否保持一種有效的互動,重點看教師是否能做到參與協商、鼓勵和監控學生的討論和練習過程,教師能否把自己當作學習者,與學生一起去學習,教師能否熱情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問和辯論;四看教師是否關注學生品德的養成與情感的發展。

三是加強聽課、評課研討活動。每學期重點抓好“三課研究活動”。一是校級示範課,由各教研組推選一名骨幹教師,經過同組集體備課,上好一堂示範課。二是年級研究課,由各年級備課組長牽頭,同年級同學科教師研討如何上好一堂教師普遍認為難上的課。三是實驗教師彙報課。在學校年級兩級示範研究的基礎上,每位實驗教師按照課改要求,講一節彙報課,展示自己的研究(來源説明好範 文網)成果。每次課講完後都要組織説課、評課活動,並作好記錄。通過“三課”活動,研討教法、學法,研討新課程下課堂教學模式,相互學習,共同提高,使課堂教學實效不斷提高。

四是做好教學反思,寫好課後記和課改日記,把教學心得,收穫與反思進行認真總結與同科教師之間互相交流、學習,共同

促進與提高。每位教師每學期政治筆記、業務筆記都超過二萬字以上,課改日記、教學反思每週不少於1篇,案例分析,優秀論文和教案每學期不少於3篇。

三、以“優化課堂,提高課效”活動為平台,大力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今年,教育局在全縣中國小組織開展“優化課堂,提高課效”活動,我們本着“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思想,以這次活動為載體,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理念、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引導學校教師聚焦課堂,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在學校的安排下,上半年開展了“人人講課評課説課活動”,每位教師都要講一節公開課,主評一節公開課,在教研組上説一節課;下半年,從2014年9月18日起至12月18日止開展了長達三個月的“教師講課比賽”活動,全校教師按照年齡、學段分為國小青年組、國小中年組、國小老年組、國中青年組、國中中年組、國中老年組六個組別進行講課比賽,比賽後,各組分別進行了集中評課,並分別評出了各組的獲獎等次。通過開展活動,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課堂實效得到了切實提高,教學成績穩步提高。

四、以教師大練兵活動為載體,全力提高教師素質

為了提高教師素質,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們積極組織開展教師大練兵活動,認真搞好校本研訓工作。一是我們認真組織教師進行業務學習,每人每學期堅持撰寫業務學習筆記2萬字以上。為適應新課改新理念的需要,每位教師每學期上交一篇優秀日記、一篇優秀案例、一篇優秀案例分析、一篇優秀教育敍事。二是繼續大力開展教研組、備課組研討活動,並嚴格實行集體備課制度。

三是加強繼續教育。我們不遺餘力地組織教師參加上級組織的各項培訓觀摩活動,去年先後派出教師參加各級各類集中培訓60多人次,外出學習觀摩近50人次。四是積極培養青年教師,發揮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的示範作用。注重培養青年教師,先後派出政治、數學、歷史教師代表學校外出參賽和講課、交流並取得了優異成績。

五、以課題研究為抓手,提高教師科研能力

開展課題研究是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教師個人成長的必然要求。近幾年來,學校強化課題研究的過程管理,嚴格執行學校有關課題管理方面的制度,指導課題研究的申報、立項、論證、研究等工作,對課題研究進行跟蹤調查,瞭解每一個立項課題的進展情況。對課題研究取得成果的學科組和教師及時進行獎勵,調動教師參與課題研究的積極性。幾年來,我校共申報 國家級課題兩項,省級課題三項,市級課題五項,縣級課題12項,其中語文國家級課題《中學語文自輔教學研究》已結題,並獲中央教科所高度評價,國家級課題《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學》結題報告在全國交流,省級課題《綜合實踐活動》、《國中數學創新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市級課題《化學研究性學習課程研究與實踐》、《數學自主-合作-探究教學模式研究》、縣級課題《新課程備課改革與創新研究》《音樂課堂改革研究》都已成功結題。去年秋,我校省級課題《國中物理探究性學習研究》於2014年9月成功結題,課題組被評為市優秀課題研究單位。縣級課題《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學中的實踐和應用》、《七年級新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與研究》與2014年12月成功結題,分別被評為縣級優秀課題,多人次被評為市級、縣級課題研究先進個人。目前,學校正

積極推廣課題研究成果,同時積極準備啟動新一輪縣級以上課題的選題申報工作,進一步掀起學校教育科研的熱潮。

學校積極承辦各種縣級教研活活動,輻射全縣的中國小教研工作。近幾年來,學校在縣教研室的領導下,每學期承擔縣級優質課比式、説課比賽及各種研討會、現場會每學期不少於4次,既提升了學校的辦學層次,又推動了全縣的教研工作。

學校組織教師積極參加教科研比武。近三年來,我校教師先後在各種教科研比武中獲得優異成績,參加優質課比武獲省級獎1人次,獲市級獎12人次,獲縣級獎28人次;教師撰寫論文, 獲國家級15人次,省級獎27人次,獲市級獎48人次,獲縣級獎67人次;參加教案和教學設計比賽,獲國家級1人次,省級獎7人次,市級獎19人次,獲縣級獎31人次;在國家級、省級、市級刊物上發表科研文章26篇,36個教學課件獲各級獎勵。

紮實有效的教育科研工作有力地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保障了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在全縣的龍頭位置,學校各項工作取得了輝煌成績:歷屆會考,我校綜合積分連續位居全縣前列;國小素質教育抽測,我校綜合積分在全縣名列前茅。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碩果累累。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省先隊工作紅旗大隊,全國語文自輔教學研究先進單位,黃岡市教科研工作百佳先進單位、市五四紅旗團委、縣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縣中國小教科研工作先進單位、縣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縣安全文明單位、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我們清醒地認識

到,我們所做的工作與工作要求還有很大差距,與各兄弟學校相比,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今後,在縣教育局和教研室的領導下,我們將不斷鋭意創新,開拓進取,長抓不懈,紮紮實實地把教科研工作做好,爭取學校各項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績。

第三篇:教研室教科研經驗材料

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回眸

教育局教研室

在“十一五”期間,我們以研究教學、指導教學、管理教學和服務教學為宗旨,以落實課程計劃為中心,以課程改革為重點,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科研活動,為我區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實踐新課標,實施新課程”的學習交流平台。在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和諧發展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在此作以下以總結。

一、進一步健全各級教育科研機構,保障全區教育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

這一輪新課程改革開始實施以後,在區教研室的統一規劃下,我區在東部、西部、北部和城區成立了七大片教研中心(中學三個,國小四個),各片教研中心聘有相應的兼職教研員,部分學校在原有的教導處的基礎上還設立了科研處。這樣,一支以區教研室教研員為核心,以兼職教研員為骨幹,以學校教導處(科研處)為基礎的區、片、校三級教研網絡和教研隊伍基本建成。幾年來,我區各中國小校開展教研活動及課題研究已經形成制度,全區學校形成了“科研興校、科研立校”的濃厚氛圍。中學,中心小校等學校教育科研成果顯著,成為山區學校中的一面鮮豔的旗幟。

二、以課程改革為基點,實現了教研工作新突破

“十一五”期間,對我區教學研究工作最具影響和牽動力的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圍繞新課程的實施,我們較好地履行了“主要推進者”的職責,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改變課堂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較好地實現了轉變教研工作職能、改進教研工作方式的新突破。

1、抓教育理念更新,促教研方式轉變。“十一五”期間,我室全體教研員積極參加廣西區教科所、教育學院教研部、市教科所舉辦的各種業務培訓活動,以及通過外出學習、實地考察、自主學習等多種形式,突出課程改革這個核心,教研員自身的教育觀念、理論修養和業務能力不同程度得到提高,極大地激發了問題意識、研究意識和探究意識,實現了從單獨研究向與教師組成研究共同體的方向轉變,從理性研究為主向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為主的方向轉變;進一步增強了為一線教師服務的意識。

2、抓課堂教學指導,促課程改革全面實施。課程改革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學校和教師面臨着更新課程觀念、研讀課程標準、優化教學過程、改革課程評價等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新難點,亟待教研部門和教研人員的參與、指導。為了全面瞭解和掌握課改實驗工作情況,我室全體教研員深入各中國小,聽評課3000多節,採取交流、座談、研討等多種形式,與學校和教師共同研究和解決新課程實施的具體問題,發掘成功的教學方法和經驗,為整體推進新課程實驗提供經驗,保證了全區課程改革的順利實施。

三、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

1. 開展教學大比武和課改優質課比賽等教研活動。

課堂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主陣地,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我室工作的重中之重。幾年來,我們按照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以中國小教學課堂為基礎,定期開展了大規模的教學比武(高中各科)、課改優質課比賽(國小、國中)等活動,來提高廣大教師們對新課改的認識,使他們樹立起新的教學理念,建立新的教育觀和質量觀。同時,通過這些活動也提高了中國小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設計課堂教學的水平,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運用現代教學方法、手段的能力。

2.通過“送教下鄉”等活動,送去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為了進一步落實課改精神,更好地貫徹新課程標準,教研室每年集中全區一線的教學骨幹(如等),利用好他們在一線課改、教學實踐中的經驗,組織了送教下鄉活動,把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送到基層教師中去。所到之處,通過觀摩示範課、教師相互交流、區教研室教研員對示範課的點評以及新課標課堂教學理念專題講座等形式,組織大家進一步學習新理念,羣策羣力,努力探索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新策略,更好地服務於全區廣大一線的教師。幫助全區各學校的教師儘快轉變教育教學觀念,打破陳舊的教學方法,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3.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年來,我室通過多種途徑引導教師學習先進的課堂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課堂駕馭能力。首先,帶領各學校選派的骨幹教師分別到北京等地的先進學校去考察、聽課,學習他們教育教學的經驗和管理方法。這裏僅從2014年來説明, 例如組織30名物理教師到南寧觀摩全區優質課競賽;組織11名教師到市進行英語教學培訓;組織高中6名數學教師到參加新課改培訓;組織國小語文42名教師參加在舉行的全國名師課堂教學研討課觀摩培訓學習;選派7名英語教師參加在北京外國語學校舉辦的國小英語教師和農村轉崗教師培訓;組織高中6名化學教師到參加新課改培訓;組織67名中學語文教師到參加閲讀教學培訓;組織高中4名政治教師到南寧參加新課改培訓;組織6名歷史教師到北海蔘加“生成性教學”觀摩課學習培訓。另外,協助自治區開展“送培下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促進了我區廣大教師教育思想的更新,教學方法的改進,教學水平的提高。目前,全區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正發生着喜人的變化,課堂展現出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生動活潑局面,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

4. 大膽推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

“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模式在江蘇洋思中學實施了近二十年,為洋思中學的發展注入了生機與活力。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深刻體會到,新課程的功能不僅是傳授知識,新課程並沒有對課堂教學作具體的規定,“先學後教,當堂訓練”不能僅僅理解為一種教學模式,更不能模式化,它是一種教學思想、教學原則,它充分體現了現代教育“以人為本”的思想。2014年春,我們先在中學召開“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現場會,組織全區各中學骨幹教師觀摩學習,之後在全區各中學中全面推行,這一教學模式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效果。當然,先進的教學模式不是一下子可以説得完的,也不是一下子學得了的,它猶如一個智囊寶庫,取之不盡,用之不完。我們相信,各校結合自己的實際來推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只要認真去做了,又會去認真反思了,一定會成功的。

5.開展會考、大學聯考複習備考系列指導活動。

一是召開高三全體老師參加的畢業班教學工作會議,專門邀請教科所的等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同時,區教育局分管教學的領導針對高三的教學工作提出指導性的意見。二是舉行會考複習備考會。由中學組的幾位教研員分別主持、主講會考科目的複習備考策略,提出了針對性意見。三是組織兩次會考和大學聯考模擬考。各種模擬考試嚴格按正式考試的要求組織,使學生真正達到了練兵的目的。

四、狠抓課題研究,不斷提高教科研質量

1.培訓科研骨幹。課題研究對於我區來説,起步相對較晚,我們首先從培訓科研骨幹做起,共舉辦區課題研究培訓班2期,各校組織骨幹教師參加學習。通過區級培訓班學習,使一部分教師初步掌握了課題研究的基本理念、基本程序和方法;同時還積極組織有關人員參

加市裏舉辦的課題研究培訓班,通過學習提高了科研意識,較熟練地掌握了教育科研的一般方法,提高了研究水平。

2規範課題管理。我們制定了《教育科研課題管理暫行辦法》,對已立項的各級各類課題實行動態管理,規範了科研課題的研究。區教研室各學科教研員通過自己組織課題研究帶動全區課題研究的開展。“十一五”期間,我區共成功申報立項市級課題116個,自治區級課題6個,課題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主持研究的課題《農村國小低年級起步作文實驗研究》、主持研究的課題《新課程背景下國小教師校本培訓的研究》等獲市教科所課題評比一等獎。

五、教研成績。

在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支持下,近幾年我區的教學質量一年上一個新台階。我區多次獲得市中大學聯考一等獎,2014年被評為教育科研先進集體,2014年被評為廣西“校本教研”研究項目先進集體。共有6000多篇論文參加市、自治區或全國級評比並獲獎。有50多名教師參加市、自治區和全國的各種賽課活動並受到獎勵,等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六、存在問題。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的感到,當前全區教育科研工作還存在一些實際困難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認識有偏差。少數鄉鎮(校)對教科研工作認識不正確,認為抓常規教學即可,把教育科研工作看成是額外的負擔,不願做,也沒打算做好,;二是管理有盲區。少數鄉鎮和學校對教育科研工作的管理不規範、不到位,沒有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機制,隨意而為,丟三落四;三是發展不平衡。鄉鎮、校際間在管理水平與力度、辦學思想與方向、資源整合與利用、教研氛圍與成果、教學能力與質量等方面有着很大差異,而這些差異除受一定的客觀因素影響外,也反映在學校管理者,特別是校長在認識、態度、能力和水平的差異上。四是課改不到位。少數學校和教師還沒有真正理解新課改基本理念、還沒有真正掌握新課程的操作要領,教學方法陳舊、教學效率低下。 五是課題研究出現“虎頭蛇尾”的現象。

七、今後工作的設想。

回顧過去,我們始終認為,是上級領導和教育行政部門及市教科所對我們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加上教研室始終堅持了以教學為中心,為教學服務,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目的,才使我們的教育科研和教育改革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才使我區教學質量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但是,我們也充分認識到,在隊伍建設、業務水平及條件建設上還存在不少問題,與自治區、市教科所的要求還有差距。我們一定努力爭取把我們的教育科研工作做得更好。在今後工作中,我們將着重抓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管理,向教學管理科學化和科研管理規範化邁進,向管理要質量,靠管理提升水平。

二是要培養一支教育理念新、理論水平高、組織能力強、實踐經驗多、敢於創新的教研員隊伍。

三是要繼續抓好各類教學活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抓好科研管理與指導,提升科研水平。進一步完善和落實《規範中國小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導意見》,認真做好督查、指導工作。

二〇一四年三月

第四篇:教科研經驗總結

堅持科研先導 促進教育創新

努力譜寫教育科研特色學校新篇章

——丹江口市實驗國小教科研經驗總結

丹江口市實驗國小是一所坐落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地的窗口性示範學校,在校學生2600餘人。冠着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強學校和湖北省教改名校等殊榮,現有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對象、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學科帶頭人等各級各類科研骨幹80餘名,為了適應基礎教育改革日新月異的發展需要,近年來又建成了一棟集教學、科研、實驗於一體的科教樓。校內建有校園網絡中心和大型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等教科研功能室(地)十餘個以及完全開放的藏書4 萬多冊的圖書閲覽室,教學資源豐厚,設施齊全,在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與指導下,我校曾擔任邱學華的“嘗試教學法”和姜樂仁的 “啟發式教學實驗”課題研究,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效果,極大的豐富了我校教師開展教科研活動的理論基礎和研究經驗,同時教科室結合學校科研實際,組織廣大教師積極參與國家、省、市立項的《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教與學評價的研究》、《開設電影課促進學生素質發展》、《國小綜合實踐活動的評價研究》和《課程資源開發利用與地方課程研究》、《國小語文探索性閲讀教學的研究》、《新課程教學改革實驗》的課題研究,教師袁金鳳撰寫的《利用電影課培養學生科研素質》侯曉紅撰寫的《讓學生學會估算》等數千件科研作品在國家、省、市級科研部門獲獎和各類刊物上發表,校園內外孕育着濃厚的教科研氣息,學校先後被上級主管部門分別授予“湖北省現化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十堰市電化教育先進單位”、“十堰市教育科研實驗學校”、“湖北省教育科研試點示範學校”、“全國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湖北省教育科研50強學校”、“湖北省教改名校”、“全國啟發式教學試驗基地”等數十項科研榮譽,這一塊快獎牌 、一張張證書、一件件獎品,無不展示着我校豐富的教科研成果,浸透着廣大教師潛心於教科研的辛勤汗水,回顧近年來的教科研的歷程,都是用我們的點滴體會與做法譜寫着我校教科研工作的特色,雖然稱不上是什麼成功經驗,但在學校的發展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們的體會和做法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領導重視,加強管理 更新觀念創科研

課題研究,是一項計劃性很強的工作,加強教科研領導與基礎建設是學校開展教科研工作的前提,我校在以校長饒克軍為組長的教科研領導小組的帶領下,一是更新觀念大膽探索“科研興校、質量立校、科研強師”之路,本着努力提高教育科研的實效性,把教育科研納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進行管理,教科室相繼建立了《教科研規劃》、《目標管理》等一整套教科研管理制度,強化對教科研工作的領導和督促職能。使得教科研工作損順利地走向了正規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二是在教科研“一把手工程”建設中,校長饒克軍親自參與國家 、省、市級立項的課題研究,組織教科研活動,特別是副校長袁金鳳、侯曉紅、方局蘭、陳彥瑞等領導通過科研活動撰寫的論文《科技活動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六種意識》、《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數學課程教學》、《我與火星上來的聖誕老人》、《應用題教學中如何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等在各級科研部門獲獎和各類刊物發表。三是在全市率先創辦了校園網絡中心,配備了微機室、多媒體教室、電子閲覽室等,為廣大師生積極實踐教育科研活動,查閲資料提供方便等方面,狠抓了教科研硬件建設,加大了教育科研的投入。四是學校制定了教科研成果獎勵辦法及獎勵標準,在經費投入上優先向教科研傾斜,每學期對教師教科研成果按獲獎級別進行獎勵,同時,不定期組織外派科研骨幹參加各級成果交流與學習,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師生自覺地投身教育科研的積極性,正是在這健全、規範的教科研體制下我校教科研得以有條不紊的開展。

二、立足現實,拓寬渠道,依靠培訓促科研。

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挑戰和千載難逢的機遇,為深化我校“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科研強師”的戰略目標指明瞭方向,為創建特色學校開創了更廣闊的天地。為此,我們從學校實際出發,深挖校本資源:一是重點圍繞“新課程改革通識性培訓”和“因特爾未來教育”內容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堅持自我研修——集中輔導——體驗參與——檢查測評的方式加強對教師科研素質與能力培訓,為保證教科研培訓切實有效,我們主要以“評價”做保障,近年來我校通過教科研培訓活動,廣大教師人均寫學習筆記數萬字,心得體會十餘篇,同時利用課餘時間對教師進行計算機培訓,通過培訓,100%的教師取得中級計算機等級證書,其中80%的教師已取得計算機高級等級證書,65%的教師能製作個人網頁和電子

文本,有力的加強了師資培訓

二是啟動名師工程 要想辦成一所具有特色的名校,必須有一支觀念新、師德高 、業務精、能力強的教科研隊伍,我校通過集思廣益,啟動了以特級教師袁金鳳、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對象侯曉紅,丹江名師方局蘭等為核心的“名師傳幫帶活動工程”,通過實施“名師傳幫帶”工程,使得一線教師趙永峯等一大批科研骨幹脱穎而出。

三是有效開展教科研活動 每一項科研成果的取得,都離不開教科研活動這塊陣地,因此我校除開展校內中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研究課彙報等教科研活動外,還積極參加上級教科研部門組織的論文評選等各類科研活動,特別是在開展課題研究活動過程中我們採取了典型引路——骨幹帶頭——層次推進——滾動輻射的方法,促使教科研活動在“穩”中求進,在“實”中求活,在“序”中發展,並做到時時有人問,項項有人抓,活動有記載,方案有落實,極大地增強了教科研的時效性。

三、確定龍頭 立足主體 圍繞課題抓科研

多年來學校教科研一致停留在以抓好常規性教學活動為科研目標上,已經完全不能體現和適應新時期教科研的要求,隨着“科教興國、科研興校、科研強師”戰略目標的實施,開展課題研究已成為學校教育科研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秩序地開展教科研活動的重要標誌,也是學校由傳統辦學理念向“科研興校、科研強師、質量立校”的辦學理念轉變的重要體現。為使我校教科研能有效地同提高教學質量相結合,我們主要結合三個方面抓科研

(一)突出重點抓龍頭 深化課題研究

近年來,我們在抓好常規性教科研活動的同時,把立項的《基於網絡環境下教教與學的研究》《開設電影課促進學生素質發展》 等課題確定為科研“龍頭”,通過規範課題研究過程,抓龍頭課題的研究,來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用龍頭課題的研究來帶動其它研究,形成了一種以工作促科研,以科研帶工作的良好科研局面。

(二)圍繞課堂抓課改 突出主體研究

伴隨着教育事業向縱深不斷髮展,我國的基礎教育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課程改革時代。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課程改革的實驗和推廣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之所在,也是擺在教科研面前的重要課題,因此,我校提出了“抓住主旋律(課程改革),以教科研促課改,全面推進課程改革”的口號,以教科研工作作為推動課程改革的突破口,整合各方面力量,以教科研帶動課改,為課程改革實驗在學校的深入開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圍繞困惑抓課題 解決疑難研究

為了保證教育科研的廣泛性,結合我校教學工作實際,在教師中深入瞭解教學疑難 ,從教學困惑出發,我們組織教師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的研究》,《國小語文探索性閲讀教學的研究》,《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交流策略的研究》等以教學困惑為課題的問題化課題研究,充分挖掘了教師中焏待解決的教學問題,從而在校園內形成了“主從結合,多元互補”的課題研究羣,切實做到了科科有實驗,人人有課題,以科研促質量。校園內科研活動蓬勃發展,教育科研蔚然成風,科研興校深入人心。

四、交流經驗 共同成長 搭建平台話科研

一滴水只有融匯成奔騰不息的大海,才顯示出它生命的活力;一個人只有凝聚在肝膽相照的良師益友之中,才會煥發出他搏擊的情懷!因此,在教科研過程中,隨着課題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師們不但擁有自己在教學中的做法、體會與反思,而且也有各自發表、獲獎的優秀論文和案例等科研成果。可以説這些都是他們的經驗所談,體會所述,都是他們的新發現,特別是那些獲獎、發表的文章背後,都孕育着它精彩之處。為了讓老師們能有一個互相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良好條件,為能創設一個教育科研經驗交流的平台,近年來我校教科研室積極總結收集各種教科研成果,把值得大家學習、推廣的好做法、好經驗、獲獎論文、案例等編著成《丹江口市實驗國小成果集》。下發到各教研組供教師交流學習,在相互促進中國共產黨同成長。同時還利用由教科室主編的《丹江口市實驗國小教科研簡訊》,刊發教改信息、教科研動向以及教師教學隨筆與片段,定期公佈教師的教科研成果,大大提高了教師投身教科研的積極性,促使了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持續發展,收到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五、處室配合 統一管理 羣策羣力舞科研

隨着和諧社會的建設與發展,開展各種社會活動的觀念與策略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變“競爭”為“競和”,變“單幹”為“配合”是新時期下開展工作的新觀念、新策略,為了保證我校在龍頭課題研究的質量,我校教科室把課題《基於網絡環境下教與學的研究》的組織與落實,與學校電教處密切配合,充分發揮電教處的優勢,由電教處牽頭,負責落實該課題的各個研究進程和任務,組織開展各類研究活動,收交各種資料;把課題《開設電影課促進學生素質發展》的組織與落實,與政教處、電教處、教導處配合,結合教導處、政教處安排的班隊會時間和課餘時間,有電教處根據研究內容,選擇電影片目播放,正是由於各處室的相互配合,我們的龍頭課題研究工作才得以順利開展。

總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學校教育科研是一項永無止盡的事業,在今後的教育科研工作中堅持以十六大精神為指導,按照“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以教育科研為先導,大力開展教育創新,努力使我校教育科研再上新台階。

丹江口市實驗國小教科室

二oo五年四月

第五篇:教科研工作經驗總結

教科研工作經驗總結

立足本校 學用結合 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近幾年來18中教科研工作以學校發展為宗旨,以重點課題研究為引領,積極開展以校為本的教科研工作,積極走“在學習中豐富,在行動中反思,在合作中共享,在科研中促進”的研修策略,初步形成了“以研促訓,學用結合,研修一體”的研修新格局,促進了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

一、領導高度重視,狠抓隊伍建設,規範課題研究。

關校長強調:“要把研究作為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之關要,要把教科研發展的程度視為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程度,不斷規範教育科研程序,配備教科研人員,保證人員培訓和教科研資金,確保教科研的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今後我們還要繼續加大人力和物質資源的配備力度,在人力方面,學校要廣泛吸納,力爭做到人人有課題,個個有項目。在培訓、外出學習、訂購資料等方面,只要有立項我們就做到資金支持,為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提供物質保障。”

為此,學校專門成立了“教研室”,由教導主任李同剛擔任教研室主任,專門負責教科研工作,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開展各種教科研活動。教研室各學科集備組長做龍頭,帶動教師從事教科研工作,精心打造出了一批優秀的教科研隊伍,我校確定多學科、多層次的骨幹人員組成教科研工作骨幹力量,對他們進行培養,從中再推薦比較優秀的教師外出學習,通過幾年的培訓培養,使他們在思想理念與職業道德、專業知識與水平、教學與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大幅度提高,逐步

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的教師,輻射和帶動我校廣大教師。在我校形成了普通教師一一骨幹教師一一學科帶頭人一一教科研骨幹――名師的梯隊結構,從而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目前,我校形成了高級教師人人有研究項目,骨幹教師承擔實驗研究的良好科研局面。教研室根據課題進展情況,及時召開各課題組長會議,對學校承擔的各級各類課題予以必要的宏觀指導,從整體上把握,做好課題的督促指導工作。指導各課題組將各種課題研究材料有序歸類,使各課題組建立起比較規範的研究檔案,促進了課題研究有序高效發展。

近年來完成了《學生自學,教師點撥》這一省級課題的解題,最近又完成了瓦房店市級課題《國中課堂教學中激發興趣策略研究》並獲瓦房店市“十一五”教育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目前正在申報大連市級課題《校本課程實施中學困生轉變的個案研究》,已經立項瓦房店市級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農村中國小有效教學的研究方案》》

二、以制度做保證,促進科研發展。

教育科研提升了教師的“內需”,使教師真心實意而且滿腔熱情地參與。這就形成了我校“以研促訓,學用結合,研修一體”的教育科研風格,真正的做到了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具體的做法是:學校先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科研規章制度,如《教育科研管理條例》、《教研室工作職責》、《教科研工作獎勵制度》及《教科研發展規劃》等,不斷完善教科研製度、課題管理制度,調動了廣大教師的教科研工作積極性,使教科研管理更加科學化、規範化,規範了教科研工作檔案,

建立起了以研代教機制,有效地開展教科研活動。

1、及時總結——不斷反思和改進。在階段性計劃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反思,改進做法,完善制度,使教育科研工作不斷取得實效。如每學年有教科研工作計劃和總結,每個專項內容又有計劃和總結等。

2、民主參與——調動每個教師的主動性。在青年教師培養工程中,每個青年教師都制定自我成長計劃及年度教學業務學習和課題研究計劃,確定自我奮鬥目標,爭取1-3年內成為教育教學的行家。

3、保證時間——使教育科研活動落到實處。學校每週的研訓活動,鐵板釘釘,雷打不動。每學期制定了《教師學習計劃》,《教師研訓計劃》。按計劃佈置教師個人學習、研訓等

4、記錄過程——使教科研工作留有痕跡。教科研的每次活動過程有記錄,人員出勤有點名簿,必要時拍照留念,完成後有總結和佈置。教研室有教研組工作記錄、學科組有學科科研記錄、教師各人有教師成長記錄等,這些記錄都能按要求記好,期末則集中存檔 。

5、加強考核——是開展教育科研的推動力。每個期末,對於教師一學期來在科研過程中的出勤、筆記、成績等諸方面進行彙總,褒優獎先,從而形成教育科研的動力

6、建立激勵與保障機制

認識到教師研究對於提高教育質量、深化課程改革的重要性,需要落實到行動上,建立激勵保障機制非常必要。學校在聘任、考核、評先樹優與晉職晉級方面向積極開展研究的教師傾斜,鼓勵教師多讀書、多

研究、多反思、多行動。做到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

7、完善檔案——反映教育科研工作的面貌和成績。在教師方面,主要檔案工作有:教案、聽課筆記、學習筆記、教學反思、個人研訓專題、科研心得及論文等 ,並分學期裝訂成冊。通過上述過程,使教師時刻能看見自己的成長與發展過程,從而增強了教師們得成長信心。

學校一把手高度重視教科研工作,關校長親自批示要從人力、物力和財力各方面優先保障教科研工作,從而保證教科研工作的順利進行。

三、教育科研促進了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

1、學校知名度不斷提高。

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校園文化藝術先進單位”、“大連市教師基本功大賽三等獎”、“瓦房店市先進團委”、“瓦房店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瓦房店市提高普九先進單位”、“瓦房店市教科研先進單位”、“瓦房店市排球定點校”、,連續四年被評為瓦房店市校園藝術先進集體

2、教育科研成果斐然。

在完成了《學生自學,教師點撥》這一省級課題的解題後,和“ 國中課堂教學中激發興趣策略研究 ”的瓦房店市級科研項目, 06 年以來,教師們發表或獲獎的論文達40多篇以上,其中,張錦東老師的論文《良好的班級活動是對學生進行心裏教育的有效途徑》(07.5)、金麗雪老師的論文《我是這樣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07.5)

分別在第十六屆全國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獲獎,姜輝老師的論文啊,書香救遠,文化明志》(08.5)在第十七屆全國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評選獲獎 。矯傳勇老師的論文《中學語文教師應具備的素質》(08.10)獲第十五屆東北三省四城市青年教師科研成果一等獎,李彩文 李同剛老師的論文《淺析國中數學概念教學的思想與方法》(09.4)獲第十五屆東北三省四城市青年教師科研成果一等獎,張麗麗老師的論文《國中化學課堂培養學生實驗的能力與方法》(09.6)獲遼寧省級優秀論文

3、教師能力得到提升

本科學歷比例從06年的69.4%提高到09年的82.9%,中學高級比例從06年的30.6%提高到09 年的47.1%,具有計算機全國初級證的比例為31.4%, 現有大連市級骨幹教師5人瓦房店市級骨幹教師6人,參加省級骨幹教師培訓3人

在教師的個人方面,共有13節課被評為瓦房店市級及以上優質課,10人次的教學基本功獲獎。其中,曲鳳偉老師的《元素》(07.10)一節獲東三省優質課 ,李麗峯老師的作品《靜物》(08.7)在大連市的畫展中獲獎,温暖老師的課堂教學《水調歌頭》(08.6)、李麗峯老師的課堂教學《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09.7)、薛冬峯老師的課堂教學《排球——墊球藝術》(09.7)等均是大連市優秀課。温暖老師參加第三屆全國教師語言文字基本功大賽(09.2)並獲獎 。曲鳳偉老師由於工作業績突出,被評為 2014年度瓦房店市“巾幗建功”十佳女教師。

我校的教科研工作,雖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充實。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營造全員參與的氛圍,為教師搭建更多展示才華的舞台,使教科研工作穩步前進,不斷深入,為學校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jiaoliu/yo98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