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農旅融合打造全域生態公園的探索與實踐

農旅融合打造全域生態公園的探索與實踐

農旅融合打造全域生態公園的探索與實踐

農旅融合打造全域生態公園的探索與實踐

潘家灣土家族鄉

根據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黨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鄉村經濟業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拓展農民增收空間”,潘家灣土家族鄉結合實際發展需要,提出了“農旅融合打造全域生態公園”的發展理念,並進行了初步的探索與實踐。現根據對全鄉9村1社區調查研究,立足其發展現狀,總結探索實踐初步成果,分析制約其發展的困難和問題,對保持其深化實踐良好勢頭,提高發展質效提出政策建議,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潘家灣土家族鄉初步探索實踐成果

潘家灣土家族鄉隸屬於湖北省宜昌宜都市,是宜昌市境內唯一少數民族鄉,全鄉面積147.5平方公里,轄9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1.5萬人。近年來,通過脱貧攻堅、“三在”工程、百日攻堅、廁所革命、人居環境改善、文明創建、招商引資、美麗鄉村建設等系列舉措,全鄉農旅融合打造全域生態公園的探索實踐初見成效。先後榮獲“國家衞生鄉鎮”“省級村莊清潔行動先進單位”等榮譽,望洲坪村、杉木坑村榮獲“湖北省衞生村”、梁山村榮獲第五批省級“宜居村莊”、呂家坳村榮獲“省級法治文化建設示範點”“湖北省綠色鄉村”“湖北省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

(一)農業產業提檔升級

一是主導農業發力。持續推進“提升綠茶、振興紅茶”計劃,全鄉茶葉面積達到32525畝,茶葉企業達41家,茶葉年產量達4900餘噸。投資2000萬元建設的年產300噸宜紅茶精製加工項目,實現年產值800萬元。二是特色產業優化。全鄉特色產業不斷髮展壯大,“公司+基地+農户”“合作社+農户”等模式得到有效推廣。引進泥巴人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成立中藥材合作社、蔬菜合作社、獼猴桃專業合作社,發展高山蔬菜近500畝,種植當歸、柴胡、蒼朮等中藥材370畝,獼猴桃、核桃、皂角開始收益。三是生態養殖提升。全鄉生豬、肉羊、肉牛年出欄分別達到35000頭、6400只、3700頭,畜牧業逐步實現由傳統養殖向生態健康養殖轉變,完成呂家坳村宜昌市市級生態養殖示範村建設,培育生態養殖示範家庭農場一家。

(二)旅遊資源得天獨厚

一是天然生態豐富。梁山奇峯異石風景秀麗,天然峽谷探母溝有“天然空調”之美譽,潘灣境內茶園連綿、青翠連天,將軍山紅色烙印深刻,茶馬古道悠長寧靜,國家AAA級旅遊風景區奧陶紀石林展現億年地質變遷,全省首家民俗博物館收集豐富的土家族特色實物。二是文化特色凸顯。連續舉辦六屆茶鄉女兒會,每年吸引萬餘名遊客參加。舉辦“土家年俗節”“我們的節日”“文化惠民助力脱貧攻堅”等大型文體活動。編排《石羊調》系列歌曲,呂家坳、梁山、潘家灣村村歌獲評宜昌市優秀村歌,鄉文化站獲湖北省最美文化站、湖北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稱號。三是農旅產業初墾。正在建立優質茶示範基地、宜紅茶觀光園、土家民俗生態農莊、山果採摘園、梁山青少年活動中心,打造土家民俗文化遊、家庭農場生態遊、炒茶製茶體驗遊、蔬果採摘和户外活動體驗新格局,形成以“吃、住、行、遊、購、娛”為一體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發展特色,促進農業和旅遊業融合發展。

(三)鄉容鄉貌煥然一新

一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交通路網不斷完善,投資近7000萬元完成段慄線、雷樑線、石銅線、慄周線、聶毛線道路提檔升級,硬化通户路近80公里;飲水工程不斷提升,完成梅家埫、肖家衝、郊堰坪、龍洞堰水庫擴容整治,新建水池近2.34萬立方米,投入560萬元完成集鎮供水鞏固提升工程;供電網絡不斷優化,新安裝電力台區62個,新建高壓線路48.5千米,改造低壓線路335千米;住房條件不斷改善,實施消危減土改造危房522户,實現全鄉所有居民住房安全有保障。二是城鄉環境整治不斷深入。拆除陸漁一級路沿線和集鎮違建棚房2500餘平方米,完成牆體廣告清理3300平方米。垃圾分類工作穩步推進,配齊配全分類垃圾桶、垃圾清運三輪車,高標準建成垃圾分揀中心,探索總結出垃圾分類“潘灣模式”。總投資580萬元的集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完工並投入使用,輻射農户和鄉直單位180家,每日可處理污水200噸。深入推進“廁所革命”,以獎代補投資近130萬元,完成户廁改建1488户,投資90萬元新建集鎮公廁2座,改建1座、9個村全部建成無害化公廁。三是生態環境不斷優化。打造美麗宜道示範帶。通過“點、線、面、帶”的綠地建設,在段慄線、雷樑線沿線廣栽花草樹木,逐步形成四季有花、常年多綠的靚麗風景線。抓好“庭院經濟”文章。探索“庭院+民宿”“庭院+農家樂”“庭院+電商”模式,積極發展庭院經濟,環境美了,鄉村遊發展勢頭強勁,帶動手工茶、臘肉、蜂蜜、土家圓酥餅、土家包穀酒、黃花、山菌等農副產品的銷售,以及土家特色農家樂、鄉村民宿、休閒採摘等新業態的發展,三產融合發展成效顯現,村民享受到了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紅利,最終實現“垃圾清、環境治、庭院美、羣眾富”的目標。

(四)幸福指數不斷提升

一是脱貧攻堅成效顯著。全鄉661户1521人已全部脱貧,實現貧困户安全住房100%、安全飲水100%、通户路100%。貧困户享受助學扶智政策1062人次,享受雨露計劃135人次。為全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提供免費體檢,建立健康檔案。發放扶貧小額信貸資金526餘萬元,扶持貧困户產業發展。投入1067萬元實施45個扶貧項目,梁山村蔬菜冷庫、沈家衝村、杉木坑村、慄樹堖村、梁山村共新建400千瓦光伏電站等項目已投入使用。全鄉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7萬元。二是民生保障不斷完善。投入120萬餘元完善鄉福利院基礎設施,保障院民居住環境安全舒適優美。全鄉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100%。全面二孩政策得到落實,山區首個母嬰室建成投入使用。投入30萬元為幼兒園進行基礎設施配套,投入90萬元完成民族中學實驗樓維修,投資20餘萬元建成民族中學民族德育室,民族中學榮獲“湖北省校園文化百強校”稱號,教育軟環境、硬設施進一步優化。全人羣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40%,重點人羣達90%,精準扶貧對象達100%。投入280萬元進行鄉衞生院業務綜合樓改擴建,投入120萬元添置更新醫療設備,啟動宜昌市二醫院5年對口幫扶鄉衞生院協議,提升醫療保障水平。三是社會環境平安穩定。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建立健全鄉村兩級公共法律服務站所,探索法律顧問首診制度,推進信訪三級六步工作法落地落實,每村配備一名法治主任和一名法律顧問,通過就地調多元調、引導訴訪分類、聯合破解信訪難題,成功化解矛盾糾紛逾千件,有效推進法治潘灣建設。羣眾安全感、幸福感、滿意度得到鞏固提升。

通過農旅融合打造全域生態公園的探索實踐,潘家灣土家族鄉已經取得初步成效,為全鄉十四五高質量發展,實現處處皆景,美而不同,美美與共的美好畫卷摸索出了經驗和思路。

二、農旅融合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農旅融合形式單一。全鄉農旅融合主要形式為參觀古民居、暢遊茶園、吃農家飯,形式較為單一,且融合的深度和廣度有待提升。事實上,全鄉茶葉文化、農耕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可挖掘和提升的空間較大。

(二)農旅融合特色不足。當前,全鄉對農業相關資源的挖掘尚不足,特別是沒有充分挖掘土家族文化資源的內涵和價值,農旅融合普遍停留在淺層次、表面化的觀光旅遊上,產品形式單一。同時,農旅融合的有效性和吸引度也不高,產品開發遲緩,缺乏優勢明顯、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品牌,無法長時間留住客户,帶動消費力度提升。

(三)農旅融合水平不高。全鄉的農業產業化和現代化進程較為緩慢,農業現代化水平偏低,農旅融合面臨發展後勁不足等問題。各村農業旅遊管理主體不同,旅遊發展水平也有差異,存在各自為政、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等現象,形成了農旅融合的體制障礙。同時,缺乏技術、人才以及相關政策支撐,也使得全鄉農旅融合程度不高。

(四)農旅融合主體不力。農旅融合的主體包括農民、企業以及農業合作經濟組織等。但目前全鄉農民外出打工的比例非常高,留守勞動力數量有限,且留守人口年齡普遍較大,缺乏足夠的文化水平以及市場意識。同時,農村普遍缺乏領軍式的、有實力的企業帶動產業發展,阻礙了農旅融合的進程。

三、對農旅融合打造全域生態公園的幾點建議

深化農旅融合需要從體制、政策、企業、農民等多方面發力,才能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打造出“土家原鄉、多彩茶鄉”詩意飄然的全域生態公園。

一是黨建引領+頂層設計,完善治理機制。在農旅融合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融合主體在資源、規則、利益等方面的衝突和矛盾,因此,需要鄉人民政府對全鄉的農旅融合打造全域生態公園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制定一張藍圖,強化責任擔當,一抓到底,落實工作一竿子插到底。通過黨建引領,打造“風清氣正、忠誠可靠、空靈純淨”的政治生態,從而調和矛盾,達到共贏。應制定農旅融合的相關政策,出台農旅融合的相關標準以及評估體系,推動農旅融合的快速發展。

二是招商引資+重點扶持,培育龍頭企業。鄉政府需打造“團結和諧、文明有序、誠信無欺”的人文生態,通過招商引資,重點扶持引導幾個龍頭企業發展,完善市場環境以及規章制度。龍頭企業一般規模較大、運作成熟、經驗豐富,具有拓展業務和經營管理的實力,在推進跨領域的產業融合上,具有技術、生產、市場、管理等多方面的優勢,能夠起到示範效應以及帶動作用。龍頭企業應該注重資源的跨界整合,專注於產品的創新開發以及品牌建設,挖掘整合農業、文化、生態等相關資源,充分利用自身的研發策劃能力以及營銷推廣能力,創新農旅融合產品形式,提升農旅融合的深度和廣度,在農旅融合的各個階段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是政策支持+培育孵化,推進合作社建設。鄉村旅遊合作社能夠有效推進鄉村旅遊的專業化服務、規模化經營以及集羣化發展,體現了農旅融合的深度發展。隨着鄉村振興戰略和全域生態公園理念的深入發展,打造“山更清、水更秀、大地更美”的自然生態,鄉村旅遊合作社對農旅融合的作用將愈加凸顯。村委會是農村產業融合的助推者,應在政府的統一規劃下,組織村民推進農業現代化,爭取政策支持,引導農民參與鄉村旅遊開發,夯實產業融合基礎。村委會應該引導和組織農村能人、文化精英、種養大户,牽頭創建鄉村旅遊合作社,促進農旅融合的市場化和產業化。

四是宣傳引導+教育培訓,促進農民參與。農民是農旅融合的主體,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絕對主角和直接受益者。當前,全鄉的大部分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小農意識較強、市場意識薄弱,對農旅融合的效應存在疑惑。因此,應通過相應的宣傳引導以及教育培訓,增強農民的主人翁意識,促進其轉變觀念,積極主動參與鄉村旅遊的規劃、建設以及農旅融合開發,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特別是在餐館、農莊、超市、景區等服務場所凸顯少數民族特色文化。鄉政府也要加大宣傳力度,塑造土家族鄉的特色農旅文化品牌,擴大影響力,讓更多人認識瞭解宜都的“蓬萊仙境”——潘家灣“全域生態公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g9w1l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