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月光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月光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月光曲》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設想】

本設計將“探究《月光曲》的`創作靈感,認識貝多芬”作為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學科間融合,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將語文課堂變為生活的課堂,主要嘗試有:

1、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藉助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抓重點詞句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美讀訓練。

2、嘗試探究性,創造性的閲讀,激發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的興趣。

3、引導學生查找,收集,拓展相關閲讀材料,通過“探究《月光曲》的創作靈感”這一研究性的學習,分析處理信息,積累語言,積澱情感,進行再創作。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學會8個生字,能理解“幽靜”、“清幽”、“純熟”等詞語的意思。

⑵瞭解“知音”的意思,引導學生去查閲“知音”的由來(可參考“高山流水”一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能根據課文內容開展合理想象,體會人物當時的內心世界。

⑶通過合作學習,能根據課文描寫探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⑴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無限熱愛之情以及兄妹互相體貼,感人至深的手足之情。

⑵體會音樂家博大高尚的情懷,他同情勞動人民,願為知音創作的美好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那誰能簡單介紹一下貝多芬。

出示貝多芬照片、學生介紹貝多芬、出示文字、指名讀。

二、揭題

今天我們來了解他的另一部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揭題,讀題。

三、據題提問

1、那你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麼呢?學生提問。教師梳理。

⑴《月光曲》是怎樣的?你覺得這個曲子跟什麼有關,聽這個曲子會是怎樣一種感覺,假如還有一個曲子叫《陽光曲》。它們會相同嗎?

⑵《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

2、滿足你們的第一個願望,一起欣賞《月光曲》。請閉上眼睛。聽聽是否與我們剛才的猜測相似。

3、課文什麼地方描寫了這些畫面?(第9自然段)那就讓我們打開課本跟兄妹倆一起去感受吧。教師範讀第9自然段。欣賞了《月光曲》,請你用一句話來評價貝多芬。

四、學習課文2~8自然段,探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

《月光曲》動聽吧?可這麼美妙的旋律是怎樣誕生的呢?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是什麼呢?接下來是不是該你們滿足我的願望了?一起探究吧!從哪裏去尋找答案呢?

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一個詞叫:傳説,什麼叫“傳説”?

(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民間傳説往往能夠反映出人民羣眾的某一種願望。)

1、請自由朗讀課文2~8自然段,找找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是什麼?哪些景,哪些情觸發了音樂家的創作靈感呢?

2、學生自讀課文,找依據。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有個詞叫“此情此景”,那就先講“情”吧。)

⑴情(遇知音):

①一個姑娘説:“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説:“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

(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間的手足親情,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把貝多芬深深地感動。哥哥因為“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家裏“又太窮”,無法使妹妹得到滿足而遺憾、內疚。妹妹聽出哥哥話中的不安之意,反過來温言相慰,懂事地叫哥哥“別難過”。兄妹互相體貼,手足之情感人至深。盲姑娘把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説説”,於悽楚中飽含了對音樂的喜愛。這種真摯的感情也感染了我們的音樂家。)

②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説:“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我覺得這一句是分兩部分來寫的。第一部分是盲姑娘對貝多芬彈琴的評價,説他彈得十分純熟,還有感情很深;第二部分寫了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還十分懂音樂,她有很高的欣賞水平。)

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麼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裏,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藉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音樂家遇到了懂得自己音樂的人,這叫遇到了什麼啊?

(知音。)

什麼叫“知音”?

貝多芬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會怎樣?

指導好朗讀。

而且這位“知音”不是一般的人。

(簡單學習“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盲姑娘她雖然眼睛瞎了,可她的心裏是明亮的,她非常懂音樂,她用心去聽音樂,所以她能聽出是貝多芬在彈。)

③貝多芬説:“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④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從這兩個地方,你感受到的是貝多芬的什麼?

(平民思想,同情窮人等。)

⑤小結:

貝多芬是為誰而創作《月光曲》的啊?他是為知音而作還是為窮人而作?如果是遇到窮人就作曲的話,那是不是他在街上遇到每一個乞丐都要給他彈一首曲子呢?

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深情,深深地感動着貝多芬;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和感悟更是讓貝多芬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使得有着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音樂大師有了即興創作的衝動。那他為什麼要創作《月光曲》而不是別的什麼曲呢?

板書:

有感於知音

⑵景(清幽、幽靜):

①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裏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A、從“幽靜”一詞能想象到什麼?

(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B、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一個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萊茵河水靜靜地流淌着,萊茵河環繞着一座小鎮,小鎮具有古典氣息。河水清澈,湖面靜謐。夜晚時分,貝多芬剛剛結束演出,抱着輕鬆、閒適、愉悦的心情藉着月色在一條小路上散步。多麼悠閒、愜意啊。)

板書:

萊茵河畔靜夜圖

C、“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着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彈的正是他的曲子,他會怎麼想?”比如你晚上去散步,走到一家人的窗户外面,聽到裏面有朗讀聲,在朗讀什麼?在朗讀你發表在作文選上的一篇文章,你心情會怎麼樣?

(高興。)

(“驚訝”?)

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不是很正常嗎?需要那麼驚訝嗎?讓他驚訝的是什麼呢?

D、理解“斷斷續續”:

正因為貝多芬好奇、疑惑,所以他就──走近茅屋。

②茅屋裏點着一枝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

③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都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展現的是月光照射下,茅屋顯得低矮而破舊,屋內的陳設更顯得寒傖,燭光是微弱的,鋼琴是陳舊的,但茅屋裏卻洋溢着和諧而祥樂的氣氛。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都好像披上了銀紗。板書:“茅舍借月彈曲圖”。)

五、藉助板書小結課堂,引出下節課的探究方向

現在你又會用怎樣一句話來評價貝多芬呢?這個民間傳説,讓我們領略了音樂家同情勞動人民,願為知音創作的博大高尚的情懷。大師不愧為大師啊!

再讀第9自然段,《月光曲》到底描述的是怎樣一副畫面呢?又是怎樣的旋律呢?我們下節課再來探究。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二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中講述了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痴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作者藉着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既表現了大音樂家貝多芬對貧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了他的豐富的想象力;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依靠豐富的想象力,更依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

二、教學設計思想:

本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思想,我是這樣設計的:本課14個生字。第一課時完成生字、詞語的教學,把課文讀通、讀順,瞭解課文的大意,並完成課後第四題的練習。第二課時圍繞課後思考題,抓住貝多芬的言行舉動及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三、教學目標:

a)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b)抓住貝多芬的言行舉動及感情變化,體會《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內容。培養聯想和想象能力。

c)感受貝多芬同情熱愛貧苦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及感情變化。

2、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五、教學過程:第二課時

(一)音樂導入。

1、同學們,請聽。(播放樂曲《月光曲》)

2、師:同學們,聽過這首曲子嗎?它叫“月光曲”,是德國著名作曲家貝多芬即興創作的。貝多芬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被世人尊稱為“樂聖”。關於這首曲子還流傳着一個動人的故事呢。

(二)請快速瀏覽課文一遍,想一想:這個故事先講什麼?接着講什麼?最後講什麼?(隨機板書:貝多芬、走近茅屋、彈奏一曲、即興創作)

(三)談話激趣:

1、貝多芬作為大音樂家,到各地演出還到小鎮上演出,並且無償為窮苦人盲姑娘彈奏,彈了一曲,又彈一曲《月光曲》,這第二次彈奏的曲子是不是貝多芬早已譜寫好的?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生:從“花了一夜功夫,把剛才彈的曲子??《月光曲》記錄了下來。”可以看出,他不是早已譜寫好的。)

2、顯然,貝多芬是在小茅屋裏乘着興致把曲子彈奏出來,而後追記的。我們知道美好樂曲的產生不僅要靠豐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真摯的情感,那麼是怎樣的情境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名曲的呢?

(四)教學3——8自然段。

1、請默看3——8自然段,拿筆,看看你從哪些句子,哪些詞語,或者哪些標點符號讀懂了什麼?在有關句子、詞語、標點符號旁寫上自己的感受。

2、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感受。

3、抽生彙報,並及時指導感情朗讀。

生:我從姑娘説的話“這首曲子多難彈啊!??那該多好啊!”知道盲姑娘是多麼喜愛音樂,多麼想去聽音樂會呀!

師:你體會得好。那麼,你能不能把盲姑娘當時那種迫切的心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抽讀、齊讀)

生:我還從皮鞋匠説的話中的兩個“太”字,讀懂了皮鞋匠很愛妹妹,但他不能滿足妹妹的要求,心裏難過。

師:體會得好!他當時的心裏只是一些難過嗎?生:不是的,是很難過。

師:對,很難過。難過得??(師指自己的心)生:心裏很痛。

師:對,皮鞋匠當時心裏隱隱作痛。那麼怎樣讀這句才能表現出皮鞋匠買不起入場券時心裏隱隱痛楚呢?

(指導讀好皮鞋匠的話)生:我還從盲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知道盲姑娘也很愛哥哥,她很懂事。

師:你體會得好!看來,你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生1:我還從貝多芬説:“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看出貝多芬很同情窮兄妹倆,他是一個大音樂家,但他不拿架子,卻還那樣熱情地要為盲姑娘彈奏。

生2:我還從六自然段中盲姑娘激動地説:“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知道盲姑娘發現彈琴的人是貝多芬本人的時候,她很驚喜,有些不相信。

生3:我要補充。從這裏的兩個“!”可以看出盲姑娘確實很激動,她讚美貝多芬的鋼琴彈得好。

師:只是好嗎?

眾生:不只是好,是特別好。師:從哪個詞語能看出?

生1:從“純熟”可以看出貝多芬的鋼琴彈得特別好,他彈琴的技術很高超,可以説是出神入化。

生2:我要補充,我認為當時盲姑娘驚喜的原因是她認為此人肯定是貝多芬本人,因為只有貝多芬本人才能把曲子彈得這樣純熟,如果是其他人的話,就不一定彈得這樣好。師:盲姑娘可是看不見的呀!她憑什麼斷定此人就是貝多芬?

生:盲姑娘雖然眼睛看不見,但是她用心去感受音樂,她懂音樂,她知道只有創作樂曲的本人才能彈得這麼純熟,所以她斷定此人就是貝多芬。師:你們體會得都很好。那麼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盲姑娘當時那種讚美、驚喜表現出來呢?師:同學們,貝多芬聽了盲姑娘的話後,他作何反應?眾生:貝多芬沒有回答。

師:他怎麼不回答?他當時怎麼想的?

生1:我認為他不回答的原因是他不想張揚自己,他當時可能在想,還是不回答盲姑娘吧,她喜愛音樂,我就再給她彈一曲吧!

生2:我認為貝多芬當時聽了盲姑娘的話也很激動,他來不及回答,當時他很驚訝:啊,在這個偏僻的地方,竟然有人這麼懂音樂,這個盲姑娘不簡單呀!

師:你們真會想象,會體會。同學們,貝多芬發現盲姑娘很懂音樂,你們想,“我”懂音樂,她懂音樂,這叫什麼?眾生:這叫“知音”!師:對,這叫“知音”。大家都知道知音難覓呀!在這個窮鄉僻壤的地方竟然找到一個知音,而這個知音是正常人嗎?

生:不是的,她是殘疾人,是盲人。

師:對,這個知音不是正常人,是一個才十六七歲的盲姑娘呀!貝多芬此時的心裏能不激動嗎?所以他問盲姑娘??

生齊答:“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出示插圖)

師:此時此刻,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吹起了茅屋裏破舊的窗簾。那皎潔的圓月就在窗外,它那清幽的月光照進茅屋裏來,你們看到了什麼?能用自己的語言把圖上的情景描述出來嗎?

生:我看到了那清幽的月光照進茅屋裏來,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是那麼美麗。這時,貝多芬不由彈起了琴鍵,窮兄妹倆聽得是那樣認真。師:文中是怎樣描寫圖上的內容的?生:文中第八自然段描寫圖上的內容。

師:好,那我們就一起來輕輕地、美美的讀第八自然段吧,讓我們細細地體會這清幽的月光下的一切。

(生有感情地齊讀第八自然段的內容)

(五)教學9——10自然段內容。(《月光曲》響起)

d)師:同學們,你們聽見了什麼?

生:我聽見音樂開始很慢,接着逐漸快起來,最後又快又強。

e)這段曲調是貝多芬用鋼琴彈奏出來的,文中是怎樣用文字來描述這段曲調的呢?找一找,找出來畫上“﹏﹏”。

f)抽生回答所勾的句子,師隨機出示句子:“他好像面對着大海??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

請大家自由讀這幾句話,根據你對音樂的理解,體會《月光曲》的曲調可能是怎樣的?(出示選擇題)根據自己的理解,《月光曲》的曲調是(),請選出合理的答案,並説出理由。

A:舒緩——明快——激昂

B:明快——激昂——舒緩

C:舒緩——激昂——明快

(3)抽生選擇。

生:我選擇A。因為月亮開始升起,表明月光下的一切都很幽靜,這時,音樂應該是舒緩的;接着,月亮升高穿過微雲,微雲在月光的照耀下飄動着,音樂應該是明快的;最後,風起浪湧,月光下的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音樂應該是高昂激越的。

(4)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再來聽聽《月光曲》,看看曲調同大家的理解是否一樣。(放音樂)

(5)把眼睛睜開,貝多芬用鋼琴彈奏出這麼美的樂曲,你們能不能通過朗讀把這段曲調表現出來呢?

(6)試讀、抽讀、範讀、再抽讀、配樂讀。

(六)引導學生聯想。

1、同學們,學到這兒,你們有問題問嗎?

生:為什麼皮鞋匠聽了貝多芬的《月光曲》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呢?(抽生解答)

2、引讀“皮鞋匠看看妹妹??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3、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變化,這説明了什麼?(抽生解答)

4、引讀10自然段。體會並讀好“陶醉”、“甦醒”。

5、同樣的音樂,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樣,產生的聯想也不一樣。黃老師相信我們

五、三班的59位同學,你們聽了《月光曲》後產生的聯想也不一樣。(放樂曲)

6、抽生談談聽了《月光曲》後產生的聯想。

(七)學完了課文,你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嗎?

(八)總結擴展。

1、我們再來有感情地朗讀8——10自然段。

2、同學們,學完了課文,你有什麼感受呢?或者是你想對圖中的哪一個人物説説心裏話?(隨機板書:有才華、有愛心)

3、同學們,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一段樂曲,想聽嗎?不過,聽完以後要把聯想到的景象告訴大家。(放《苗嶺的早晨》)

4、抽生談談聯想到的景象。

(九)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8——10自然段。

2、選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聽後把聯想到的景象寫下來。

3、上網或查資料進一步瞭解貝多芬。

板書:

10、月光曲

走近茅屋

貝多芬

彈奏一曲

有才華、有愛心

即興創作

六、媒體和資源:

錄音機或多媒體、鋼琴曲《月光曲》(三個樂章中最有代表的樂曲剪輯成一分鐘曲調)、笛子曲《苗嶺的早晨》片斷、CAI一套(內含皮鞋匠聯想內容的句子、選擇題、家庭作業)。

七、教學評價:

整堂課學生思維活躍,發言面廣、想象豐富,教師引導得法。不足之處是在引導學生聯想時應該多抽幾名學生。

八、教學反思:教學完《月光曲》,我個人認為我在教學中注意到了以下幾點:

1、重視預習。

上《月光曲》這課前,我提前要求學生把課文讀準、讀通,進行三查一想:一查生字表,看看生字出現在課文中的什麼地方,組成哪些新詞;二查字典、詞典,弄懂自己不懂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三查有關資料初步瞭解貝多芬;一想是想想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內容,預習中把遇到的問題做上記號,課堂上與同學、老師一起討論。

2、創設情境,以情激趣,張揚個性。

《月光曲》這課的情境教學,我主要採用語表情境和音樂幫助想象情境。第八自然段採用語表情境,學生才能把當時的情景通過朗讀表現出來;第九自然段採用音樂幫助想象情境,學生才能體會樂曲由舒緩到明快到激昂,從而才能把九自然段讀得有滋有味。 3.以讀為主,重視熟讀成誦的指導,充分感悟語言。

教學中,不同形式的感情朗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在讀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讀中進入美的意境,在讀中感悟美的語言,以至熟讀成誦,熟讀成背,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4、重視教師的主導地位。

在閲讀教學中,學生所產生的感悟、體驗並不全面、合理時,教師及時、積極地指出來,靈活地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回答。只有這樣,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才能得到發展,個性才能得到真正的飛揚。

5、體會聯想,拓展思維,創新教育。聯想在人的心理活動中佔有重要地位,培養學生的聯想能力非常重要。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音樂進行深入、豐富多彩的聯想,既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使學生對聯想的含義有了更深入地瞭解。教完全文後,問學生:“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呢?”學生在學中思,在思中疑,鼓勵他們敢於超越課本,敢於超越教師,敢於用挑剔的眼光去思考並發現問題,這不僅無礙於對書本知識的掌握,還會在此基礎上有所發現,有所創新。

所以,鑽研教材,吃透文本是一切生成的基礎,也是教學創新的基礎。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設想】

本設計將“探究《月光曲》的創作靈感,認識貝多芬”作為研讀目標,教學中努力體現“學科間融合,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的語文教學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將語文課堂變為生活的課堂,主要嘗試有:

1、將音樂融入語文課堂,藉助音樂形象解讀語言文字,抓重點詞句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觸發學生的情感體驗進行美讀訓練。

2、嘗試探究性,創造性的閲讀,激發學生自讀,自悟,自主學習的興趣。

3、引導學生查找,收集,拓展相關閲讀材料,通過“探究《月光曲》的創作靈感”這一研究性的學習,分析處理信息,積累語言,積澱情感,進行再創作。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⑴ 學會8個生字,能理解“幽靜”、“清幽”、“純熟”等詞語的意思。

⑵ 瞭解“知音”的意思,引導學生去查閲“知音”的由來(可參考“高山流水”一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⑵ 能根據課文內容開展合理想象,體會人物當時的內心世界。

⑶ 通過合作學習,能根據課文描寫探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⑴ 體會盲姑娘對音樂的無限熱愛之情以及兄妹互相體貼,感人至深的手足之情。

⑵ 體會音樂家博大高尚的情懷,他同情勞動人民,願為知音創作的美好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那誰能簡單介紹一下貝多芬。

出示貝多芬照片、學生介紹貝多芬、出示文字、指名讀。

二、揭題

今天我們來了解他的另一部著名的鋼琴曲,叫《月光曲》。揭題,讀題。

三、據題提問

1、那你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麼呢?學生提問。教師梳理。

⑴ 《月光曲》是怎樣的?你覺得這個曲子跟什麼有關,聽這個曲子會是怎樣一種感覺,假如還有一個曲子叫《陽光曲》。它們會相同嗎?

⑵ 《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

2、滿足你們的第一個願望,一起欣賞《月光曲》。請閉上眼睛。聽聽是否與我們剛才的猜測相似。

3、課文什麼地方描寫了這些畫面?(第9自然段)那就讓我們打開課本跟兄妹倆一起去感受吧。教師範讀第9自然段。欣賞了《月光曲》,請你用一句話來評價貝多芬。

四、學習課文2~8自然段,探究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

《月光曲》動聽吧?可這麼美妙的旋律是怎樣誕生的呢?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是什麼呢?接下來是不是該你們滿足我的願望了?一起探究吧!從哪裏去尋找答案呢?

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一個詞叫:傳説,什麼叫“傳説”?

(民間流傳的故事,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民間傳説往往能夠反映出人民羣眾的`某一種願望。)

1、請自由朗讀課文2~8自然段,找找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靈感是什麼?哪些景,哪些情觸發了音樂家的創作靈感呢?

2、學生自讀課文,找依據。

3、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有個詞叫“此情此景”,那就先講“情”吧。)

⑴ 情(遇知音):

① 一個姑娘説:“這首曲子多難彈啊!我只聽別人彈過幾遍,總是記不住該怎樣彈。要是能聽一聽貝多芬自己是怎樣彈的,那有多好啊!”一個男的説:“是啊,可是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咱們又太窮。”姑娘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説説罷了。”

(文中所流露出的兄妹之間的手足親情,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把貝多芬深深地感動。哥哥因為“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家裏“又太窮”,無法使妹妹得到滿足而遺憾、內疚。妹妹聽出哥哥話中的不安之意,反過來温言相慰,懂事地叫哥哥“別難過”。兄妹互相體貼,手足之情感人至深。盲姑娘把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説説”,於悽楚中飽含了對音樂的喜愛。這種真摯的感情也感染了我們的音樂家。)

② 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説:“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我覺得這一句是分兩部分來寫的。第一部分是盲姑娘對貝多芬彈琴的評價,説他彈得十分純熟,還有感情很深;第二部分寫了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還十分懂音樂,她有很高的欣賞水平。)

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而是憑感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麼一個小鎮上,在一所茅屋裏,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藉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音樂家遇到了懂得自己音樂的人,這叫遇到了什麼啊?

(知音。)

什麼叫“知音”?

貝多芬遇到了“知音”他的心情會怎樣?

指導好朗讀。

而且這位“知音”不是一般的人。

(簡單學習“窗前有架舊鋼琴,前面坐着個十六七歲的姑娘,臉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盲姑娘她雖然眼睛瞎了,可她的心裏是明亮的,她非常懂音樂,她用心去聽音樂,所以她能聽出是貝多芬在彈。)

③ 貝多芬説:“不,我是來彈一首曲子給這位姑娘聽的。”

④ 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從這兩個地方,你感受到的是貝多芬的什麼?

(平民思想,同情窮人等。)

⑤ 小結:

貝多芬是為誰而創作《月光曲》的啊?他是為知音而作還是為窮人而作?如果是遇到窮人就作曲的話,那是不是他在街上遇到每一個乞丐都要給他彈一首曲子呢?

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深情,深深地感動着貝多芬;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愛和感悟更是讓貝多芬的心靈受到了震撼,使得有着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音樂大師有了即興創作的衝動。那他為什麼要創作《月光曲》而不是別的什麼曲呢?

板書:

有感於知音

⑵ 景(清幽、幽靜):

① 有一年秋天,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來到萊茵河邊的一個小鎮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裏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A、從“幽靜”一詞能想象到什麼?

(光線不明亮,只有淡淡的月光,周圍很安靜。)

B、對,這樣的環境就叫“幽靜”。能體會到貝多芬的心情嗎?

(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他肯定很愉快。一個秋天的夜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萊茵河水靜靜地流淌着,萊茵河環繞着一座小鎮,小鎮具有古典氣息。河水清澈,湖面靜謐。夜晚時分,貝多芬剛剛結束演出,抱着輕鬆、閒適、愉悦的心情藉着月色在一條小路上散步。多麼悠閒、愜意啊。)

板書:

萊茵河畔靜夜圖

C、“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着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彈的正是他的曲子,他會怎麼想?”比如你晚上去散步,走到一家人的窗户外面,聽到裏面有朗讀聲,在朗讀什麼?在朗讀你發表在作文選上的一篇文章,你心情會怎麼樣?

(高興。)

(“驚訝”?)

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不是很正常嗎?需要那麼驚訝嗎?讓他驚訝的是什麼呢?

D、理解“斷斷續續”:

正因為貝多芬好奇、疑惑,所以他就──走近茅屋。

② 茅屋裏點着一枝蠟燭。在微弱的燭光下……

③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都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

(展現的是月光照射下,茅屋顯得低矮而破舊,屋內的陳設更顯得寒傖,燭光是微弱的,鋼琴是陳舊的,但茅屋裏卻洋溢着和諧而祥樂的氣氛。月光照進窗子來,茅屋裏的一切都好像披上了銀紗。板書:“茅舍借月彈曲圖”。)

五、藉助板書小結課堂,引出下節課的探究方向

現在你又會用怎樣一句話來評價貝多芬呢?這個民間傳説,讓我們領略了音樂家同情勞動人民,願為知音創作的博大高尚的情懷。大師不愧為大師啊!

再讀第9自然段,《月光曲》到底描述的是怎樣一副畫面呢?又是怎樣的旋律呢?我們下節課再來探究。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四

一、預習反饋,整體感知。

檢查朗讀、聽寫詞語、詞語理解

説説月光曲是怎樣譜成的。

二、讀文品味,想像説話

貝多芬為何推門而入。

他是怎麼想——於是推門而入。

三、欣賞感悟,積累語言

邊聽邊讀,體會月光曲曲調的變化。

感情朗讀,嘗試背誦

四、遷移運用,情境寫話

聽《百鳥朝鳳》,將聯想到的情景寫成一段話,用上“幽靜、陶醉”等課文中的詞語。

於永正《月光曲》。

一、認識“事物和聯想”

1、讀第9自然段,哪些寫事物,哪些是聯想。

2、去掉了這些聯想的句子,那這段文字就失去了99%的`美。

3、小結:讀文章時分辨事物和聯想的作用。

二、拓展延伸,實踐操練

1、讀短文,畫出聯想的句子,再想一想,如果去掉了這些句子會怎麼樣?加上去有什麼好處?

2、修改短文,荷花

3、修改後交流。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相關新詞,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

2、培養學生的語言感悟力、想象力及音樂的鑑賞力。

3、通過理解課文,瞭解貝多芬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4、學習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善良、美好的心靈;並通過欣賞《月光曲》,讓學生感受音樂之美,陶冶愛美的情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及感情變化。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音樂導入

1、播放鋼琴曲《月光曲》。

2、讓學生自由暢談聽後感受。

3、簡介《月光曲》:

剛才我們聽的這首曲子名叫《月光曲》,是首鋼琴曲,它是由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的。那麼它描繪的到底是怎樣的景象呢?它是怎樣譜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探究這個問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彙報初讀收穫:

⑴字、詞的掌握情況:

①認讀生字、生詞。

②説説自己理解了哪些詞語。

⑵朗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

⑶交流初讀感受:

①貝多芬為貧窮的盲姑娘彈曲子,説明他有同情心。

②貝多芬為盲姑娘彈奏的第二首曲子就是《月光曲》,是他即興創作的。

⑷質疑問難:

貝多芬在給盲姑娘彈奏一曲後,為什麼還要彈第二首?第二曲子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創作出來的?皮鞋匠聽着琴聲,好象看到了什麼?為什麼好像會看到這樣的景象?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變化,這説明了什麼?

三、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二、探究課文

1、自瀆,圍繞重點段、重點詞句進行感悟,將感悟結果以批註的形式寫在書上。

2、小組內進行交流,教師巡視時加以引導或點撥。

3、班上彙報:

針對“貝多芬走進茅屋,為什麼彈完一曲,又彈一曲?”這一問題進行交流。

⑴貝多芬在各地巡迴演出的空閒散步時,無意中聽到一所茅屋裏傳出鋼琴聲,走近時又聽到屋內窮兄妹倆的對話,貝多芬被感動,於是推門進屋,談奏了剛才姑娘彈的那首曲子。

引導:

貝多分作為大音樂家,到各地演出還到小鎮上演出,並且無償為盲姑娘彈奏,這一切説明什麼?

(説明貝多芬沒有架子,生活在人民之中,同情、熱愛勞動人民,心地善良。)

⑵貝多芬彈完一曲,盲姑娘説:“談得多純熟呀!感情多深哪!”這説明盲姑娘愛音樂,懂音樂,很有音樂素養。貝多芬為在這兒遇到了知音而激動,因此用“我再給你彈一首”來回答盲姑娘。

引導:盲姑娘因為什麼斷定給他彈琴的人是貝多芬。

①貝多芬正在小鎮上演出;

②彈得如此純熟,對樂曲的感情體會的這麼深刻,只有曲子的創作者──貝多芬本人才能做到。

練習朗讀,把握窮兄妹倆對話中的互相體貼及盲姑娘聽完一曲後的激動的評價。

關於“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境下創作出來的?”這一問題,應引導學生弄清以下內容:

A、貝多芬心情激動。

B、當時“風吹滅了蠟燭”,屋裏灑滿銀光,“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這景色很美,這美蓋過茅屋裏的貧困和淒涼,這美感染了貝多芬,誘發了他的創作靈感,懷着對窮兄妹倆的同情,決定把美好的音樂奉獻給貧窮而愛好音樂的人。於是貝多芬借景抒情彈奏出了《月光曲》。

引導:皮鞋匠聽着琴聲,好象看到了什麼?為什麼好像會看到這樣的景象?

(他好像看到了波濤洶湧的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因為貝多芬彈得非常好,加上皮鞋匠懂音樂,他聽到貝多芬彈奏的美妙的鋼琴聲就聯想到了這些景物。)

引導:

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月光照耀下大海的變化,這説明了什麼?

(這説明貝多芬的這首曲子彈得非常好,能讓人產生共鳴,引起人無限的聯想;也説明了盲姑娘懂音樂,能理解、感受貝多芬彈奏的內容,她聽得入神了。)

⑶再放鋼琴曲《月光曲》,讓學生感受旋律的進展,並想象樂曲的意境變化。

⑷有感情地朗讀8、9兩自然段,感受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過程正是他當時激動心情的真實抒發。

三、總結擴展

1、感情朗讀全文。

2、再聽貝多芬的《月光曲》。

3、説説學文後或聽樂曲後的感受。

四、佈置作業

1、摘抄文中像“幽靜的小路”“斷斷續續的鋼琴聲”這樣的詞語。

2、選一首自己喜歡的曲子,聽後把想到的景象寫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板書設計】

月光曲

被琴聲吸引

被對話感動

貝多芬進屋彈一曲有才華有同情心

即興彈奏

記錄下來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六

活動目標

1、解有關動物的習性,對食物鏈感興趣。

2、嘗試在色紙上作畫,塗色用力、均勻。

3、對使用色紙作畫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簡單瞭解有關動物的習性,會畫貓頭鷹等夜間活動的動物

2、已經上好黑色的幼兒畫過的畫紙,油畫棒,範畫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範畫,讓幼兒體驗色紙畫的特徵效果,引起幼兒作畫的願望。

1、教師:這幅畫與我們過去畫過的畫有什麼不一樣?

2、教師:這樣的畫看上去有什麼感覺?

3、解釋色紙的由來,讓幼兒體驗到廢物利用的好處,懂得要節約紙張。

教師:這些畫紙都是你們以前用過的,老師在上面塗黑色,讓你們再來畫畫。

這樣,一張紙我們可以用多次,減少了浪費。

二、觀察畫面內容

1、教師:月光下,黑夜中,動物們會在幹什麼?誰會在活動?誰又在休息?

在活動的動物它們又是怎麼活動的,和誰一起活動?

2、讓幼兒自由討論,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通過教師參與的討論讓幼兒瞭解動物之間的相互聯繫。

三、提出作畫要求

大膽地畫出夜間活動的動物;色紙作畫時塗色要用力、均勻。

四、幼兒練習

教師邊巡視邊提醒幼兒作畫的要求,對於難以達到滿意效果的個別幼兒,可做個別示範。

五、講評

讓作者互相講講所畫的小動物在於什麼。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七

一、學習目標

1 。學會本課8 個生字,正確讀寫“ 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甦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 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 。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4 。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

5、欣賞音樂藝術形式的藝術美,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

6、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敍事時展開聯想和想象的,是怎樣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學習作者表達感受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重點是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教學難點:難點是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因為它關係到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激情來自何處。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查找貝多芬的資料,製作相關課件。

2、學生準備:查閲貝多芬和《月光曲》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導入新課

1、( 課件出示:貝多芬的照片) 同學們,他是誰?(貝多芬)

2、課前查找資料,你對貝多芬有哪些瞭解?

(學生簡單交流貝多芬資料)

3、貝多芬一生坎坷,但他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創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個關於貝多芬的傳説故事,繼續感受藝術的魅力。

( 板書課題:26 月光曲)

文:[設計意圖]

環節重點: 明確單元訓練重點,感知文章

學習目標: 認識生字,讀通課文,瞭解課文相關知識,理清層次,感知文章大意。

操作要領: 激發閲讀興趣,引導學生充分讀書。 作為高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要充分。上課時主要請同學們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而理清層次,感知文章大意。今天所執教的《月光曲》就是讓學生説一説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請同學們提出預習中的疑問,提取最有價值的問題,深入學習理解課文。這一環節注重了學生的自我建構,滿足了學生求知慾,請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

(二)初讀感知

1、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看來通過預習,大家已經大體瞭解了課文內容, 那你在預習還有那些疑問?

預設,主要抓兩個問題:

(1 )貝多芬為什麼會給盲姑娘彈琴?

(2 )為什麼彈完一曲又彈奏了一曲呢?

4、同學們問題提得好,有價值,就讓我們帶着問題深入理解課文。

詞:[設計意圖]

環節重點: 分類理解詞組,積累詞彙

學習目標: 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並進行分類積累。

操作要領: 在《月光曲》教學中,根據詞語的描寫情景,分三組三個層次進行學習積累。以這些詞語為線索,幫助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把握。同時進行了詞語填空訓練,注重了詞語的積累運用,擴大詞彙量。這一訓練環節注重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雙基訓練。

學習方法:詞語聯想 填空運用

(三)分組學習詞語,積累詞彙。

1 。學習課文之前,先檢查掌握生字詞的情況。

2、出示第一組詞語:

蠟燭 盲姑娘 陶醉 甦醒

(1 )指名讀。

(2 )讀這幾個詞語與誰有關?你能結合課文內容, 用上這幾個詞説一句話嗎?

(在一個點着蠟燭的小屋裏, 盲姑娘聽着貝多芬的琴聲陶醉了, 很久才甦醒過來、)

3、出示第二組詞語

純熟 琴鍵 飛奔 記錄 譜寫

(1 )指名讀

(2 )這一組詞語與誰有關?是描寫什麼的?(貝多芬創作《月光曲》)

4、出示第三組詞語

幽靜 清幽 萊茵河 霎時間 微波粼粼

(1 )指名讀

(2 )這一組詞語是描寫什麼的?(景色)

(3 )詞語填空訓練: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 ) 。

一天夜晚,他在( ) 的小路上散步。

( )的海面上,( )灑滿了銀光。

句: [設計意圖]

環節重點: 抓住中心語句

學習目標: 理清本課的敍述順序,抓住課文的中心。

操作要領: 由於高年級課文篇幅長,在教學設計時,教學內容必須有適當取捨,不可能面面俱到。第三個環節就是抓住關鍵語句。《月光曲》這篇課文, 就是巧妙設疑, 抓住最關鍵的兩個問題只奔課文主題, 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人物對話的深入理解上,着力培養學生透過文字把握人物情感的能力。老師因文而異,採用不同方法展開對這個“ 點” 的教學。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以情境體驗為核心、以朗讀指導為重點,讓學生細讀文本,自讀自悟。教師引導學生抓住疑點進行研討,體現了新課改倡導的以探究性學習為主。

學習方法: 交流感悟 揣摩內心 角色體驗 想象體味 情景對話 前後聯繫 品味詞句

(四)抓住中心語句,領悟品讀情感。

1、剛才同學們提出貝多芬為什麼會給盲姑娘彈琴?為什麼彈完一曲又彈奏了一曲呢? 就請大家帶着問題認真讀課文,邊讀邊畫邊思考, 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感受。

2、學生交流:

(1 )貝多芬被盲姑娘對音樂的愛感動了。(板書:愛音樂)

抓兩個重點: 一是姑娘雙目失明還學習彈鋼琴; 二是從她説的話中體會。

感受內心:貝多芬此時是怎麼想的?

(2 )貝多芬被窮兄妹倆的手足情深所感動。

出示第3 自然段,交流體會;分角色朗讀。

3、同學們很會學習,能聯繫上下文、抓住人物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就這樣學習,我們繼續交流,為什麼彈完一曲又彈奏了一曲呢?

(1 )出示盲姑娘的語言

(2 )體會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聽出了純熟和情感,貝多芬就像遇到知音,非常激動;再想到盲姑娘這麼愛音樂,卻因為買不起入場券被擋在了音樂殿堂之外,心情更加不平靜,有感而發即興創作了《月光曲》。

(3 )你能把自己的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感情朗讀)

(4 )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聞名的樂曲呢?(學生讀課文“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

(5 )貝多芬曾説過:“我的音樂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啊,多麼幸福的時刻啊!當我能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麼幸福啊! ”你體會出什麼?

(感受貝多芬關愛窮人,博大的情懷。)

(6 )教師描述:一陣風拂過,把蠟燭吹滅了。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啊,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月夜呀。此時貝多芬想。

(身邊的窮兄妹是這樣的窮苦,他們同樣需要音樂,我一定要用我的音樂給他們帶來快樂,給盲姑娘帶來光明,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藉着月光彈起琴來。)

情:[設計意圖]

環節重點: 領悟品讀情感

學習目標: 體會重點詞句段的含義,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會表達方法,有感情朗讀課文。

操作要領:在高年級的閲讀教學中,“ 切入口” 是非常重要的,這一環節正是找到了一個具有閲讀價值的切入口,引發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比較深入的對話。讓學生通過反覆品讀,實現情有所感,理有所悟。這節《月光曲》正是通過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分層次遞增、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品讀,大大增加了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幫助學生領悟了文中的情感體驗—— 那就是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兄妹倆的手足之情、以及通過皮鞋匠兄妹倆的聯想,體會月光和月光下的海面的變化感受音樂旋律的起伏,來了解貝多芬的內心情感,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的博大情懷。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不但使學生體會到音樂藝術的巨大感染力,更為學生表達能力、審美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發展。

學習方法:讀中感悟 品讀昇華 以感促悟 藉助此料 品評表達 層次遞增朗讀 情景再現。

(五)再讀想象,體會聯想。

1、這首《月光曲》是怎樣的一首樂曲呢?我們看看課文是如何描寫的?

2、出示第9 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課文是如何描寫的?你看到了幾幅畫面?感受到這是一曲怎樣的樂曲?

3、學生讀聯想,體會情境。

(1 )讀書想象第一幅畫面:體會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畫面

(2 )體會第二幅畫面:月亮越升越高…… 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 的情境。

(3 )隨着音樂體會第三幅畫面:皮鞋匠聽着聽着,覺得海上颳起了大鳳,捲起了巨浪的情境。

(4 )再引導感受:想一想皮鞋匠聽了琴聲,彷彿覺得大海捲起了巨浪,貝多芬在怎樣彈琴,琴聲怎樣?

平靜、舒緩——音調升高、節奏加快——節奏更快、音樂激昂

(5 )同學們想不想聽一聽這首《月光曲》,那請同學們也邊聽邊展開聯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景象?

(6 )感情朗讀:把你看到的情景讀出來。(指名讀)

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演奏《月光曲》。(師生配合朗讀,分層次遞增朗讀,為什麼這樣讀?)

寫:[設計意圖]

環節重點:提煉寫作方法並靈活運用

學習目標:鞏固基礎知識,拓展閲讀空間,提升應用能力,實現讀寫相結合。

操作要領: 這一環節是前四個階段潛在的載體,閲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內化的吸收;作文是運用,是外化的表達。尤其是高段教學,解讀文本一定要走進運用寫作方法的層面。這節《月光曲》,在理解完課文之後,指導學生提煉本課事物和聯想相結合的寫作方法,設計了小練筆的環節,老師抓住藝術的魅力這一單元專題,藉助音樂這一藝術形式,巧妙的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想象,並運用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寫作練習。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同學們的想象能力及語言的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學生能夠讓自己內心真實自然的感受流淌出來,達到了心智的昇華。

學習方法: 音樂想象 讀寫結合 學以致用

(六)提練寫作方法,學以致用。

1、在讀這一段時,你有什麼發現?(現實 聯想)

2、提煉寫作方法:寫文章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也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地加進自己的聯想,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深刻。

3、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樂曲,(《牧童短笛》片段)請同學們聽音樂,寫聯想,把你對音樂的感受,你所看到的畫面,用手中的筆記錄下來。

4、放音樂,學生小練筆。

5、交流。

6、總結:音樂的確是一種非常奇妙的語言,一首首樂曲像是一把把鑰匙,開啟我們的心扉,觸動我們的情思,給我們以美的陶冶,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激活我們的豐富的想象。希望同學們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熱愛寫作,插上想象的翅膀,讓心隨音樂一起飛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gw3yl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