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月光曲教學設計多篇

月光曲教學設計多篇

月光曲教學設計多篇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9自然段。

3、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教學重點

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時的心情。

教學難點

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事物,哪些是由實在事物產生的聯想。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他從小就表現出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無比憎恨。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麼是“傳説”(民間流傳的説法。)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關於《月光曲》的傳説的?(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樣分?

4、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讀後評議,糾正讀音。

二、初步理解

1、默讀課文,想一想,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是哪幾首?

2、學生默讀思考後討論。

(1)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個曲子?(彈了兩首曲子。)

(2)這兩首曲子分別是什麼?(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3)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從哪兒到哪兒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後寫貝多芬即興創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

1、指名學生朗讀二至七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準確的地方。理解幾個詞語:幽靜、入場券、陌生、純熟。教師介紹萊茵河是歐洲的大河之一,流經好幾個國家,包括德國。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

(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而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們住在一所茅屋裏,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瞎子,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為什麼説“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説説罷了”?

(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説説”,從這裏可以看出兄妹倆互相體貼,這種感情非常珍貴,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

(她看不見樂譜只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儘管斷斷續續,很不熟練,卻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説:“彈得多純熟哇!感情多深哪!”並且由此猜出了彈琴的人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説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這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至七自然段。

第2課時

一、複習舊課

1、用生字卡檢查生字讀音。

2、指名朗讀課文一至七自然段。提問:貝多芬為什麼彈完了一曲又彈了一曲?

二、深入學習

1、指名朗讀八至十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

貝多芬看到了什麼?(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清幽。就在這樣的氣氛中,皮鞋匠兄妹倆站在他的身旁。)

2、貝多芬彈的是什麼?他彈的和他看到的有什麼關係?皮鞋匠聽着琴聲,好像看到了什麼?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好像面對着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滿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他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樂曲使他產生了聯想。開始,音樂可能是徐緩的,使人聯想到月亮升高,穿過微雲。再後來,音樂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聯想到月光下風起浪湧。)

3、皮鞋匠看到妹妹臉上的表情想到了什麼?為什麼説盲姑娘“彷彿也看到了”?

4、為什麼兄妹倆沒有及時發現貝多芬的離去?(他們完全沉浸在音樂中了。)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温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也給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作收穫。

三、分辨聯想

1、在“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了琴鍵”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

2,在“皮鞋匠靜靜地聽着……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這一段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聯想。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朗讀指導。請學生試背第9自然段。

板書設計

月光曲

貝多芬盲姑娘知音

彈奏想聽感動

再彈入神動情

記錄本陶醉激情

教學反思

文中是通過皮鞋匠的聯想來表現《月光曲》的內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調、節奏到底是什麼呢?這是需要學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講解都會顯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反覆地讀,讀完以後,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同學交流、和全班交流。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二

一、學習目標

1 。學會本課8 個生字,正確讀寫“ 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甦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 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 。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4 。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

5、欣賞音樂藝術形式的藝術美,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

6、學習作者是怎樣在敍事時展開聯想和想象的,是怎樣把眼前看到的和內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學習作者表達感受的方法。

二、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重點是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2、教學難點:難點是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因為它關係到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激情來自何處。

三、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查找貝多芬的資料,製作相關課件。

2、學生準備:查閲貝多芬和《月光曲》的資料。

四、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導入新課

1、( 課件出示:貝多芬的照片) 同學們,他是誰?(貝多芬)

2、課前查找資料,你對貝多芬有哪些瞭解?

(學生簡單交流貝多芬資料)

3、貝多芬一生坎坷,但他以堅強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難,創作了許多不朽的作品,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一個關於貝多芬的傳説故事,繼續感受藝術的魅力。

( 板書課題:26 月光曲)

文:[設計意圖]

環節重點: 明確單元訓練重點,感知文章

學習目標: 認識生字,讀通課文,瞭解課文相關知識,理清層次,感知文章大意。

操作要領: 激發閲讀興趣,引導學生充分讀書。 作為高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要充分。上課時主要請同學們交流課文的主要內容,從而理清層次,感知文章大意。今天所執教的《月光曲》就是讓學生説一説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請同學們提出預習中的疑問,提取最有價值的問題,深入學習理解課文。這一環節注重了學生的自我建構,滿足了學生求知慾,請他們自己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

(二)初讀感知

1、通過預習,你知道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看來通過預習,大家已經大體瞭解了課文內容, 那你在預習還有那些疑問?

預設,主要抓兩個問題:

(1 )貝多芬為什麼會給盲姑娘彈琴?

(2 )為什麼彈完一曲又彈奏了一曲呢?

4、同學們問題提得好,有價值,就讓我們帶着問題深入理解課文。

詞:[設計意圖]

環節重點: 分類理解詞組,積累詞彙

學習目標: 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並進行分類積累。

操作要領: 在《月光曲》教學中,根據詞語的描寫情景,分三組三個層次進行學習積累。以這些詞語為線索,幫助學生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使學生對課文有了整體把握。同時進行了詞語填空訓練,注重了詞語的積累運用,擴大詞彙量。這一訓練環節注重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雙基訓練。

學習方法:詞語聯想 填空運用

(三)分組學習詞語,積累詞彙。

1 。學習課文之前,先檢查掌握生字詞的情況。

2、出示第一組詞語:

蠟燭 盲姑娘 陶醉 甦醒

(1 )指名讀。

(2 )讀這幾個詞語與誰有關?你能結合課文內容, 用上這幾個詞説一句話嗎?

(在一個點着蠟燭的小屋裏, 盲姑娘聽着貝多芬的琴聲陶醉了, 很久才甦醒過來、)

3、出示第二組詞語

純熟 琴鍵 飛奔 記錄 譜寫

(1 )指名讀

(2 )這一組詞語與誰有關?是描寫什麼的?(貝多芬創作《月光曲》)

4、出示第三組詞語

幽靜 清幽 萊茵河 霎時間 微波粼粼

(1 )指名讀

(2 )這一組詞語是描寫什麼的?(景色)

(3 )詞語填空訓練: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顯得格外( ) 。

一天夜晚,他在( ) 的小路上散步。

( )的海面上,( )灑滿了銀光。

句: [設計意圖]

環節重點: 抓住中心語句

學習目標: 理清本課的敍述順序,抓住課文的中心。

操作要領: 由於高年級課文篇幅長,在教學設計時,教學內容必須有適當取捨,不可能面面俱到。第三個環節就是抓住關鍵語句。《月光曲》這篇課文, 就是巧妙設疑, 抓住最關鍵的兩個問題只奔課文主題, 把教學的重點放在對人物對話的深入理解上,着力培養學生透過文字把握人物情感的能力。老師因文而異,採用不同方法展開對這個“ 點” 的教學。盲姑娘和貝多芬的對話以情境體驗為核心、以朗讀指導為重點,讓學生細讀文本,自讀自悟。教師引導學生抓住疑點進行研討,體現了新課改倡導的以探究性學習為主。

學習方法: 交流感悟 揣摩內心 角色體驗 想象體味 情景對話 前後聯繫 品味詞句

(四)抓住中心語句,領悟品讀情感。

1、剛才同學們提出貝多芬為什麼會給盲姑娘彈琴?為什麼彈完一曲又彈奏了一曲呢? 就請大家帶着問題認真讀課文,邊讀邊畫邊思考, 在旁邊寫出自己的體會感受。

2、學生交流:

(1 )貝多芬被盲姑娘對音樂的愛感動了。(板書:愛音樂)

抓兩個重點: 一是姑娘雙目失明還學習彈鋼琴; 二是從她説的話中體會。

感受內心:貝多芬此時是怎麼想的?

(2 )貝多芬被窮兄妹倆的手足情深所感動。

出示第3 自然段,交流體會;分角色朗讀。

3、同學們很會學習,能聯繫上下文、抓住人物語言來體會人物內心。就這樣學習,我們繼續交流,為什麼彈完一曲又彈奏了一曲呢?

(1 )出示盲姑娘的語言

(2 )體會盲姑娘不僅愛音樂,而且懂音樂,聽出了純熟和情感,貝多芬就像遇到知音,非常激動;再想到盲姑娘這麼愛音樂,卻因為買不起入場券被擋在了音樂殿堂之外,心情更加不平靜,有感而發即興創作了《月光曲》。

(3 )你能把自己的體會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 感情朗讀)

(4 )是怎樣的情景使貝多芬創作出這樣一首世界聞名的樂曲呢?(學生讀課文“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按起琴鍵來。”)

(5 )貝多芬曾説過:“我的音樂應當只為貧苦的人造福。啊,多麼幸福的時刻啊!當我能接近這地步時,我該多麼幸福啊! ”你體會出什麼?

(感受貝多芬關愛窮人,博大的情懷。)

(6 )教師描述:一陣風拂過,把蠟燭吹滅了。皎潔的月光透過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啊,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月夜呀。此時貝多芬想。

(身邊的窮兄妹是這樣的窮苦,他們同樣需要音樂,我一定要用我的音樂給他們帶來快樂,給盲姑娘帶來光明,貝多芬望了望窮兄妹倆,藉着月光彈起琴來。)

情:[設計意圖]

環節重點: 領悟品讀情感

學習目標: 體會重點詞句段的含義,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會表達方法,有感情朗讀課文。

操作要領:在高年級的閲讀教學中,“ 切入口” 是非常重要的,這一環節正是找到了一個具有閲讀價值的切入口,引發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比較深入的對話。讓學生通過反覆品讀,實現情有所感,理有所悟。這節《月光曲》正是通過感情朗讀、分角色朗讀、分層次遞增、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的品讀,大大增加了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幫助學生領悟了文中的情感體驗—— 那就是盲姑娘對音樂的熱情、兄妹倆的手足之情、以及通過皮鞋匠兄妹倆的聯想,體會月光和月光下的海面的變化感受音樂旋律的起伏,來了解貝多芬的內心情感,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的博大情懷。通過這一環節的設計,不但使學生體會到音樂藝術的巨大感染力,更為學生表達能力、審美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發展。

學習方法:讀中感悟 品讀昇華 以感促悟 藉助此料 品評表達 層次遞增朗讀 情景再現。

(五)再讀想象,體會聯想。

1、這首《月光曲》是怎樣的一首樂曲呢?我們看看課文是如何描寫的?

2、出示第9 自然段,請一位同學讀一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課文是如何描寫的?你看到了幾幅畫面?感受到這是一曲怎樣的樂曲?

3、學生讀聯想,體會情境。

(1 )讀書想象第一幅畫面:體會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畫面

(2 )體會第二幅畫面:月亮越升越高…… 一個連一個朝着岸邊湧過來…… 的情境。

(3 )隨着音樂體會第三幅畫面:皮鞋匠聽着聽着,覺得海上颳起了大鳳,捲起了巨浪的情境。

(4 )再引導感受:想一想皮鞋匠聽了琴聲,彷彿覺得大海捲起了巨浪,貝多芬在怎樣彈琴,琴聲怎樣?

平靜、舒緩——音調升高、節奏加快——節奏更快、音樂激昂

(5 )同學們想不想聽一聽這首《月光曲》,那請同學們也邊聽邊展開聯想,你彷彿看到了什麼景象?

(6 )感情朗讀:把你看到的情景讀出來。(指名讀)

讓我們一起用朗讀來演奏《月光曲》。(師生配合朗讀,分層次遞增朗讀,為什麼這樣讀?)

寫:[設計意圖]

環節重點:提煉寫作方法並靈活運用

學習目標:鞏固基礎知識,拓展閲讀空間,提升應用能力,實現讀寫相結合。

操作要領: 這一環節是前四個階段潛在的載體,閲讀是寫作的基礎,是內化的吸收;作文是運用,是外化的表達。尤其是高段教學,解讀文本一定要走進運用寫作方法的層面。這節《月光曲》,在理解完課文之後,指導學生提煉本課事物和聯想相結合的寫作方法,設計了小練筆的環節,老師抓住藝術的魅力這一單元專題,藉助音樂這一藝術形式,巧妙的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想象,並運用學到的寫作方法進行寫作練習。通過這一環節的教學,同學們的想象能力及語言的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學生能夠讓自己內心真實自然的感受流淌出來,達到了心智的昇華。

學習方法: 音樂想象 讀寫結合 學以致用

(六)提練寫作方法,學以致用。

1、在讀這一段時,你有什麼發現?(現實 聯想)

2、提煉寫作方法:寫文章時,不僅要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寫下來,有時也要把想到的寫下來。在記事中恰當地加進自己的聯想,文章就會更加充實,表達的感情就會更加豐富、深刻。

3、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樂曲,(《牧童短笛》片段)請同學們聽音樂,寫聯想,把你對音樂的感受,你所看到的畫面,用手中的筆記錄下來。

4、放音樂,學生小練筆。

5、交流。

6、總結:音樂的確是一種非常奇妙的語言,一首首樂曲像是一把把鑰匙,開啟我們的心扉,觸動我們的情思,給我們以美的陶冶,帶給我們無盡的遐想,激活我們的豐富的想象。希望同學們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熱愛寫作,插上想象的翅膀,讓心隨音樂一起飛翔!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三

一、【設計理念】

1、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記敍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譜寫鋼琴曲——《月光曲》的傳説,它告訴我們,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偉大音樂家。

2、學情分析

對學生不夠了解,只是針對學生的特點隨機調控課堂。

二、【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月光曲》創作的經過,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人民的音樂家。熟讀直至背誦第9自然段,感受音樂的美妙。

2、理解“幽靜、駐足、傾聽、純熟、激動、安詳、陶醉”等詞語在課文中的意思。

3、繼續練習標畫重點詞句,練習品詞品句。

4、認字8個,寫字7個。繼續練習寫摘錄筆記獨立識字。

三、【教學重點】

1、《月光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2、感受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音樂家。

四、【教學難點】

標畫重點詞句,品詞品句。

五、【教學方法】

1、教法

2、學法

六、【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ppt)

2、學具準備(無)

七、【教學課時】

總課時(兩課時),本課時(第二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回顧上一節所學重點字詞,檢查學生掌握情況。(出示幻燈片)

2、課文情節回顧。

二、深入感悟:(新課)

1、快速瀏覽9—10自然段,畫出描寫《月光曲》內容的相關句子。

(1)、畫出描寫《月光曲》內容的相關句子。(指名學生彙報結果)

(2)、找出《月光曲》樂曲的三部分內容,用詞語概括出皮鞋匠由樂曲聯想到的畫面。

(3)、指導朗讀,熟讀第9、10自然段。(出示朗讀要求)

(4)、學生讀9、10自然段,感受月光曲所呈現的畫面,讀出樂曲旋律的變化。

2、聆聽月光曲,感受樂曲的意境。(播放月光曲音樂)

3、如此美妙的樂曲,深深地吸引了我們,還吸引了誰?

4、自由讀皮鞋匠和妹妹被樂曲陶醉的句子,感悟《月光曲》的魅力。

5、指名讀第11自然段,感悟兄妹兩如何被音樂所陶醉。

(1)、找出重點詞“陶醉”,聯繫第八單元金鑰匙,回顧學習重點詞語的方法。

(2)、理解“陶醉”的意思,找出近義詞。

(3)、將“陶醉”的近義詞放入原文作比較,感受用詞的恰當性。

6、再次朗讀《月光曲》的內容。

7、當兄妹兩清醒過來會交談些什麼?(同桌討論,展示討論結果。)

三、師總結,拓展練習

課文學到這兒,《月光曲》是怎樣創作出來的?

假如貝多芬鋼琴彈得不那麼好,

他就不會創作出《月光曲》。

假如貝多芬沒有豐富的想象力,

他就不會創作出《月光曲》。

假如貝多芬不會作曲,音樂記憶力力不強,

他就不會創作出《月光曲》。

假如貝多芬沒有被兄妹兩感動,

他就不會創作出《月光曲》。

假如屋子裏沒有披上清幽的月光,貝多芬也不會激發聯想,

他就不會創作出《月光曲》。 ……

由這些可以看出,貝多芬確實是一位偉大的人民藝術家。

四、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9~10自然段。

2、聆聽《月光曲》,想象它描繪的畫面。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四

一、導入新課

讀課題,你覺得《月光曲》應該是一支什麼樣的曲子?

從名字猜想

我們心中最大的期待是什麼?聽一聽。

咱們今天是語文課,我們語文課首先要從語言文字中聽出音樂來,瀏覽課文,從什麼地方你可以聽到月光曲的旋律。

二、細讀課文

自由讀9自然段,你從課文中聽出了月光曲怎樣的旋律。

她好像面對這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

指名讀。

齊讀,一二兩句。讀初平和、舒緩的旋律。

範讀:月亮也越升越高,穿過一律一律輕紗似的微雲。

聽出音樂正在向高潮發展。

你還聽到了什麼樣的樂曲。

激動人心的。情緒高漲的。我是從“忽然……”聽到的。讀。

板書:

旋律舒緩起伏激越

齊讀。讀初令人)(振奮的旋律。(是令人振奮嗎?)

指讀第九自然段。

從文字中聽出了月光曲旋律的變化,聽得對嗎?讓我們來聽一聽。

在這段話前還有一句話,皮鞋匠靜靜地聽着,咱們不是皮鞋匠,但也要靜靜地聽。播放音樂。

(這時候不要介紹樂章,讓學生靜靜地聽,就不要打斷學生)

有同學笑了,為什麼笑?為我們鼓鼓掌。

我們都有一雙音樂的眼睛,我們聽出了音樂的旋律,音樂的旋律都是表達的作者的情感。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創作中去,自讀第二自然段,讓我們來體會貝多芬創作的過程,創作的心情。

小路上。心情很放鬆。他的心情很平靜。

仔細讀第二小節,你就能體會到不同的心情。抓關鍵詞語。

談感到欣慰,因為人家談得是她的曲子。

從幽靜體會到平靜。

高興,因為他的曲子被廣泛的流傳了,在這麼僻靜的地方都能聽到他的曲子。帶着這樣愉快的心情,走進了小屋。

有句話説,彈琴知音,談話知心。你能通過他們的談話知道他們的內心嗎?

他們很想彈好這首曲子。

讀一讀,在哪兒知道的?

很想聽到貝多芬親自彈奏。

有點無奈。

這個哥哥比較難受,因為他不能滿足妹妹的願望。

指讀哥哥説的話。

沮喪的心情。因為小姑娘很想聽聽。

要從文字中體會,

我覺得他們的心情很矛盾,妹妹想去,而他們家太窮了。

貝多芬聽了他們的談話,心情如何?

同情他們,想給他們談。

貝多芬走進門去,心情會有什麼變化?

指讀。

他會十分的感動,進入房子的時候,發現小女孩的眼睛瞎了,還在刻苦的學習他的曲子,所以他很感動。

為什麼説彈一首,怎麼又彈了一首?

因為他發現他是一個懂音樂的姑娘,所以要再彈一首。

因為他覺得這個小姑娘是她的知音,聽得入了神。

入了神就是知音碼?

能從音樂中聽出就是貝多芬;從談得熟,裏面有深厚的情感,從音樂中能知道就是貝多芬,難道還不是知音嗎?

能聽到貝多芬親自為自己的彈奏,

貝多芬在這裏遇到了自己的知音,有個詞叫作“知音難覓”,是多麼的高興?課前我們查找過資料,知道了貝多芬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性格狂躁,脾氣古怪,一般人不願意和他交朋友,一生很孤獨,在這裏激動的何止是盲姑娘呀,還有貝多芬。(出示課文圖片)

遇到了知音,他激動萬分,欣喜若狂,這時候“一陣風……”

激發了他的創作情思,激發了他的創作靈感,這情思由指端匯聚到琴鍵上,讓我們再來聽……《月光曲》

誰來在月光曲的樂聲中,再來讀課文第九自然段,這一遍讀,你可能聽到的不僅僅是他的旋律,

“她好像…………”

在英國有一句諺語,説音樂是耳朵的眼睛。月光曲就給了盲姑娘一雙耳朵的眼睛,那是心靈的眼睛,齊讀“皮鞋匠看着妹妹……

一首的樂曲誕生了,讓我們齊讀最後一自然段。

你從飛奔中體會到了貝多芬怎樣的情感。

他十分呢喜歡自己剛創造出來的曲子。

十分激動,因為他幫剛剛彈的曲子記錄下來。

着急,怕忘了。

欣喜,因為自己一下子就創作出來了這樣地曲子。

激動,創作成功的激動。

這就是一《月光曲》創作成功的傳説,這時音樂史上最動人的傳説。這個傳説最打動人的事什麼?

指讀:

我的藝術應當只為貧苦人……

聽到的是曲,體會到的是情。像月光曲這樣富有情感的文章,咱麼就這樣一步一步的品味,細細地去讀。

情感,是一切藝術的靈魂。(幻燈)

《月光曲》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指定自然段。

能力目標:

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情感目標:

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重點詞句包含着的意思,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分辨課文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教學方法:

情境感悟

教學準備:

貝多芬想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談話直接引出課題

2、概括課文大意練習。句式補充訓練。

月光曲。月光曲是。

3、簡介貝多芬。

瞭解貝多芬在世界音樂中的地位——樂聖,以及貝多芬名言:我的藝術應該為貧苦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麼的幸福!” 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

4、引出課文:月光曲是貝多芬為盲姑娘譜寫的一首著名的鋼琴曲。

二、初讀感知課文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三、學本課生字新詞

譜成清幽萊茵河茅屋入場券陌生人霎時間

波濤洶湧微波粼粼陶醉

1、指明領讀新詞

2、説説詞的意思

3、由“茅屋”一詞進行聯想。

訓練語感,體會生活在茅屋裏的人是窮人。

四、讀中感悟“盲姑娘”,體會貝多芬情感的變化

1、由3—6自然段中揣摩體會這是一位怎樣的姑娘

品讀感悟姑娘的形象。

2、學習課文中運用的多種描寫方法:語言、外貌、神態,

感受盲姑娘立體豐滿的形象。

這位姑娘是一位貧苦、懂事、熱愛音樂、懂音樂的盲姑娘。

五、展開合理聯想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1、在2—6自然段中逐漸明晰貝多芬越來越強烈的情感變化,

好奇——心裏一震——感動——百感交集、激動萬分

2、嘗試理解貝多芬為什麼彈了一曲又為盲姑娘再彈一曲的情感因素——為音樂上的知音演奏

六、歸納貝多芬為什麼被稱為樂聖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這是一位怎樣的姑娘?

2、貝多芬為什麼會為盲姑娘即興創作月光曲?

知道貝多芬是一位同情勞動人民的音樂家。

我的藝術應該為貧苦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麼的幸福!”

二、學習新課

繼續學習課文,瞭解《月光曲》的內容。

(1)一邊讀課文,一邊想像、畫圖、體會美妙意境。

(2)再聽《月光曲》。感情朗讀課文第9自然段,如同貝多芬散步時心情平靜,聽到盲姑娘説的話之後,心情變得不平靜一般,體會《月光曲》的感情變化,表現出樂曲旋律由平靜到不平靜的變化。

(3)《月光曲》太美了,以致盲姑娘和皮鞋匠都陶醉了。

引讀"皮鞋匠靜靜地聽着,他好像面對着大海??"

"她那恬靜的臉上""睜得大大的眼睛""她彷彿也看到了,看到她從來沒有看到過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濤洶湧的大海。"

"兄妹倆被美妙的琴聲陶醉了。等他們甦醒過來,貝多芬離開了茅屋。"

(4)你能把這樣美妙動人的《月光曲》背誦出來嗎?背誦9自然段。

三、閲讀拓展

學到這裏,你覺得這個傳説是真實的嗎?

(1)故事的地點環境與《月光曲》一致。

小鎮環境幽靜,茅屋裏月光清幽。

(2)貝多芬的為人與品格的確如此。

貝多芬十分憎恨專權勢暴政,極其蔑視封建貴族的偏狹庸俗,畢生追求"自由、平等、博愛"的理想。他50歲時兩耳失聰,仍堅持創作。課文的這人"傳説"反映了人民羣眾的願望和好惡,表現了貝多芬的為人與品格。

(3)故事中貝多芬的心情變化與《月光曲》的放律變化一致。

月光曲

琴藝高超

貝多芬即興作曲樂聖

情感真摯、細膩

高尚的品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4k8qdg.html
專題